“東坡肉”是黃州的一道特色菜,又名紅燒肉、滾肉、東坡燜肉,曾被魅力中國城評為湖北十大經(jīng)典名菜之一。東坡肉在浙菜、川菜、鄂菜等菜系中都有,且各地做法也有不同,有先煮后燒的,有先煮后蒸的,有直接燜煮收汁的。東坡肉的主料和造型大同小異,主料都是半肥半瘦的豬肉,成品菜都是碼得整整齊齊的麻將塊兒,紅得透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但是要說東坡肉最早的發(fā)源地還得屬黃州。
身處黃州的我,雖然處于封校狀態(tài),但是以后有機會我一定要去嘗一嘗這道美味的菜。東坡肉又名滾肉、紅燒肉,東坡燜肉,是眉山和江南地區(qū)特色傳統(tǒng)名菜。 東坡肉在蘇菜、浙菜、川菜、鄂菜等菜系中都有,且各地做法也有不同,有先煮后燒的,有先煮后蒸的,有直接燜煮收汁的。東坡肉的主料和造型大同小異,主料都是半肥半瘦的豬肉,成品菜都是碼得整整齊齊的麻將塊兒,紅得透亮,色如瑪瑙,夾起一塊嘗嘗,軟而不爛,肥而不膩。
下面介紹一些東坡肉的做法:五花肉整塊兒焯水定型,中間翻面;用刀刃反復(fù)刮蹭焯過水的肉皮,刮去雜質(zhì)和細(xì)毛;切成麻將大小的肉塊;砂鍋底部鋪上一層折斷的竹簽;先鋪上整棵的香蔥和切成大片的生姜;再碼上肉塊,此時肉皮朝下;加入醬油和紹酒;加入冰糖,上火,大火燒開后,轉(zhuǎn)微火,蓋上鍋蓋慢燉3個小時;中間打開鍋蓋,將肉塊翻面,這時肉皮朝上;燉好后的肉塊,小心移入耐熱容器;原湯汁去除蔥姜和竹簽,盡可能去掉表面厚厚的油脂,澆在肉塊兒上;蒸鍋上汽后,放
入肉塊,表面蓋上保鮮膜,大火蒸30分鐘即可。
想吃東坡肉的可以試著做一做哦,雖然過程較繁瑣但吃起來非常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