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varcyan龍遨星海
varcyan,前端攻城炮炮兵,大學接觸前端至今一直從事于前端開發(fā)的工作,前端對于我來說既是工作也是興趣所在。
龍遨星海,80后程序員,熱愛編程,喜歡解決技術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摘要 如何在不同大小的設備上呈現(xiàn)同樣的顯示效果,實現(xiàn)在不同屏幕下自適應設計方案,達到統(tǒng)一PC端和移動端的頁面目標。本篇文章簡要介紹一種實現(xiàn)方案。
一、背景描述隨著網(wǎng)絡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使用手機上網(wǎng)。移動設備正超過桌面設備,成為訪問互聯(lián)網(wǎng)的最常見終端。于是,網(wǎng)頁設計師和開發(fā)者不得不面對一個難題:如何才能在不同大小的設備上呈現(xiàn)同樣的網(wǎng)頁?
很多網(wǎng)站的解決方法,是為不同的設備提供不同的網(wǎng)頁,比如專門提供一個mobile版本,或者iPhone / iPad版本。這樣做固然保證了效果,但是比較麻煩,同時要維護好幾個版本,而且如果一個網(wǎng)站有多個portal(入口),會大大增加架構設計的復雜度。
于是,很早就有人設想,能不能一次設計,普遍適用,讓同一張網(wǎng)頁自動適應不同大小的屏幕,根據(jù)屏幕寬度,自動調(diào)整布局(layout)?二、什么是自適應網(wǎng)頁設計自適應網(wǎng)頁設計(英語:Responsive web design,通常縮寫為RWD)別名(響應式web設計)。
2010年,Ethan Marcotte提出了自適應網(wǎng)頁設計這個名詞,指可以自動識別屏幕寬度、并做出相應調(diào)整的網(wǎng)頁設計。
他制作了一個范例,里面是《福爾摩斯歷險記》六個主人公的頭像。如果屏幕寬度大于1300像素,則6張圖片并排在一行。
如果屏幕寬度在600像素到1300像素之間,則6張圖片分成兩行。
如果屏幕寬度在400像素到600像素之間,則導航欄移到網(wǎng)頁頭部。
如果屏幕寬度在400像素以下,則6張圖片分成三行。
自適應網(wǎng)頁設計簡單來說是一個網(wǎng)站的布局能夠兼容多個不同終端, 而并不是傳統(tǒng)的pc端一套頁面,移動端一套頁面。三、自適應網(wǎng)頁設計采用技術1、控制視口(viewport)控制視口這一點不論是響應式、自適應還是移動端布局都是最重要的。我們常常會使用這一句:viewport是網(wǎng)頁默認的寬度和高度,上面這行代碼的意思是,網(wǎng)頁寬度默認等于屏幕寬度(width=device-width),原始縮放比例(initial-scale=1)為1.0,即網(wǎng)頁初始大小占屏幕面積的100%。視口寬度等于設備寬度,初始縮放比縮放比與最小縮放比均為1,禁止用戶縮放。詳細描述可查看 MDN-meta。在這里的設備像素比(dpr 即 deivcePixelRatio)也就是物理像素與設備獨立像素的比值,常見的有retina屏等。所有主流瀏覽器都支持這個設置,包括IE9。對于那些老式瀏覽器(主要是IE6、7、8),需要使用css3-mediaqueries.js。2、CSS的媒體查詢(media query)使用@media 查詢,你可以針對不同的媒體類型定義不同的樣式。請看下例:
@media only screen and (max-width: 480px){
header .top .tel,
header .top ul li:nth-child(3),
header .top ul li:nth-child(4){
display: none;
}
}
這個代碼片意思是當設備視口寬度達到480px時對 li 于.tel 進行處理。media query的詳情可以查看 MDN-media 。對于IE9以下瀏覽器我們需要引入一個關于media query 的 polyfill(可以理解為補丁包), css3-mediaqueries.js 或者 respond.js。
這種方式需要設計師針對不同尺寸的設備進行設計,開發(fā)者進行針對不同尺寸的相應樣式編寫。但是這樣帶來的問題也越發(fā)讓開發(fā)者心煩意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兼容各種設備會導致 大量累贅的代碼,維護與重構較麻煩。
3、圖片的自適應(fluid image)除了布局和文本,自適應網(wǎng)頁設計還必須實現(xiàn)圖片的自動縮放。
這只要一行CSS代碼:
img { max-width: 100%;}
這行代碼對于大多數(shù)嵌入網(wǎng)頁的視頻也有效,所以可以寫成:
img, object { max-width: 100%;}
老版本的IE不支持max-width,所以只好寫成:
img { width: 100%; }
此外,windows平臺縮放圖片時,可能出現(xiàn)圖像失真現(xiàn)象。這時,可以嘗試使用IE的專有命令:
img { -ms-interpolation-mode: bicubic; }
或者,Ethan Marcotte的imgSizer.js
addLoadEvent(function() {
var imgs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imgSizer.collate(imgs);
});
不過,有條件的話,最好還是根據(jù)不同大小的屏幕,加載不同分辨率的圖片。有很多方法可以做到這一條,服務器端和客戶端都可以實現(xiàn)。
4、自適應圖片等素材這里我們常對圖片做處理,處理的方法有很多我們可以采用HTML5 picture 標簽,利用該標簽可以在不同設備中顯示不同的圖片。如下代碼:
srcset=img/ad001-l-480w.png/> srcset=img/ad001-l-1600w.png/>  source 代表你要顯示圖片的源,media代表你需要什么條件下顯示該圖片,srcset 須填寫圖片路徑d s代碼片意思是當設備視口寬度大于36rem 時顯示 ad001-l-480w.png 這張圖片,若小于 36rem 則使用ad001-l-1600w.png 這張圖片,要是瀏覽器不支持 picture 則使用 img 標簽中的圖片。picture 詳細信息可查看 MDN-picture 同樣的這里需要注意在 IE9&IE9以下 瀏覽器想使用 picture 須導入 polyfill ,如 html5shiv.js 。 由于網(wǎng)頁會根據(jù)屏幕寬度調(diào)整布局,所以不能使用絕對寬度的布局,也不能使用具有絕對寬度的元素。這一條非常重要。 具體說,CSS代碼不能指定像素寬度: width: xxx px; 可以指定百分比寬度或自適應: width: xxx %; width: auto; 字體也不能使用絕對大小(px),可以使用rem單位。 rem屬性指的是相對于根元素設置某個元素的字體大小。它同時也可以用作為設置高度等一系列可以用px來標注的單位。 rem是CSS3新增的相對長度單位,是指相對于根元素html的font-size計算值的大小。簡單可理解為屏幕寬度的百分比。 與em相同的是它們都是使用元素設定字體大小,不同的是em是根據(jù)父級元素設置大小。而rem在根據(jù)指定html根元素的字符大小而定的,從IE6到Chrome中,默認根元素的font-size都是16px的。如果想要設置12px的字體大小也就是12px/16px = 0.75rem。 由于px是相對固定單位,字號大寫直接被定死,無法隨著瀏覽器進行縮放。 em和rem都是相對單位,em是相對于其父元素的font-size,頁面層級越深,em換算越復雜,麻煩。 rem直接相對于根元素html,避開層級關系,移動端新型瀏覽器對其支持較好。 流動布局的含義是,各個區(qū)塊的位置都是浮動的,不是固定不變的。 .main { float: right; width: 70%; } .leftBar { float: left; width: 25%; } float的好處是,如果寬度太小,放不下兩個元素,后面的元素會自動滾動到前面元素的下方,不會在水平方向overflow(溢出),避免了水平滾動條的出現(xiàn)。 另外,絕對定位(position: absolute)的使用,也要非常小心。 自適應網(wǎng)頁設計的核心,就是CSS3引入的Media Query模塊。它的意思就是,自動探測屏幕寬度,然后加載相應的CSS文件。 上面的代碼意思是,如果屏幕寬度小于400像素(max-device-width: 400px),就加載tinyScreen.css文件。 除了用html標簽加載CSS文件,還可以在現(xiàn)有CSS文件中加載。 @import url(tinyScreen.css) screen and (max-device-width: 400px); 自適應布局的優(yōu)勢比較明顯:面對不同分辨率設備靈活性強,能夠快捷解決多設備顯示適應問題,不需要再對同一個系統(tǒng)開發(fā)多套代碼。這個概念的時候是可以統(tǒng)一pc&mobile頁面。 但是這樣帶來的問題也越發(fā)讓開發(fā)者心煩意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兼容各種設備會導致大量累贅的代碼,維護與重構較麻煩。還體現(xiàn)在由于要兼容各個設備工作量較大、代碼量增多并包含一些無用代碼,移動帶寬增多;對低版本瀏覽器對兼容性較差;此外,自適應布局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網(wǎng)站原有的布局結構,會出現(xiàn)用戶混淆的情況。其實這是一種折衷性質(zhì)的設計解決方案,多方面因素影響而達不到效果。
當前題目:自適應網(wǎng)頁設計\"
文章路徑:http://weahome.cn/article/cjjjj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