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en一詞,是意譯和音譯相結合,由CSDN中國內地的IT社區(qū)和服務平臺副總裁孟巖先生提出的中文譯名為通證。簡單的講,一個通證可以被賦予一種或者多種權力,如果把比特幣理解為一個全球覆蓋的支付系統,那么比特幣這個通證被賦予的權力,就是對這個支付系統的使用權,因為每次發(fā)生轉移支付時,支付方都要付費挖礦的礦工一點比特幣為結算的酬勞。
以太坊的目標是成為全球的開放式電腦系統,以太坊的通證ETH,其所代表的本質是對以太坊計算系統的使用權,每調用一次以太坊網絡來執(zhí)行代碼需要消耗一定數量的ETH。
我們這個社會依靠的是經濟發(fā)展的利益驅動力,人都是趨利的,作為一個開放的系統,如何吸引別人來提供資源?如何吸引別人來用?都涉及到如何激勵。一個系統開放,意味著好人和壞人都可以接入進來。那么就要使用一些手段讓這些企圖攻擊系統的人受到懲罰,一個好的社會制度可以讓壞人變成好人,而一個壞的社會制度,可以讓好人變成壞人。
人工智能可以改變生產力,而區(qū)塊鏈與通證經濟則是改變生產關系?,F代社會的生產關系是雇主通過購買設備和聘請人員來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所得的收入歸雇主所有,而通證經濟中的生產關系則是一個系統網絡按照約定好的程序運行,利用通證來激勵為網絡提供各種資源的人,從而賦予這些人對網絡的使用權。
通證的持有者就是網絡的所有者,使得生產者與消費者達到統一。而該系統依然滿足互聯網的定律,就是使用的人越多,網絡價值越大,這樣一套正向循環(huán)的過程中,網絡價值與個人價值也通過通證綁定在了一起。
一個通證可以同時擁有多種權力,常見的權利包括使用權、分紅權、投票權、所有權、信用權。
在一個區(qū)塊鏈項目實際運營中,通證可以從項目的發(fā)起到運營宣傳,推薦法律顧問及服務融資,擴張上市,流通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激勵。在被激勵者看來,對應的是股權期權和交易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