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国产乱ⅩXXX66竹夫人,五月香六月婷婷激情综合,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成都創(chuàng)新互聯(lián)網(wǎng)站制作重慶分公司

python列名函數(shù) python讀取列名

Python 基本操作- 數(shù)據(jù)選取loc、iloc、ix函數(shù)

loc中的數(shù)據(jù)是列名,是字符串,所以前后都要??;iloc中數(shù)據(jù)是int整型,所以是Python默認的前閉后開

網(wǎng)站的建設創(chuàng)新互聯(lián)公司專注網(wǎng)站定制,經(jīng)驗豐富,不做模板,主營網(wǎng)站定制開發(fā).小程序定制開發(fā),H5頁面制作!給你煥然一新的設計體驗!已為成都垃圾桶等企業(yè)提供專業(yè)服務。

構建數(shù)據(jù)集df

loc函數(shù)主要通過行標簽索引行數(shù)據(jù) ,劃重點, 標簽!標簽!標簽!

loc[1] 選擇行標簽是1的(從0、1、2、3這幾個行標簽中)

loc[0:1] 和 loc[0,1]的區(qū)別,其實最重要的是loc[0:1]和iloc[0:1]

索引某一列數(shù)據(jù),loc[:,0:1],還是標簽,注意,如果列標簽是個字符,比如'a',loc['a']是不行的,必須為loc[:,'a']。

但如果行標簽是'a',選取這一行,用loc['a']是可以的。

iloc 主要是通過行號獲取行數(shù)據(jù),劃重點,序號!序號!序號!

iloc[0:1],由于Python默認是前閉后開,所以,這個選擇的只有第一行!

如果想用標簽索引,如iloc['a'],就會報錯,它只支持int型。

ix——結合前兩種的混合索引,即可以是行序號,也可以是行標簽。

如選擇prize10(prize為一個標簽)的,即 df.loc[df.prize10]

還有并或等操作

python選取特定列——pandas的iloc和loc以及icol使用

pandas入門——loc與iloc函數(shù)

pandas中l(wèi)oc、iloc、ix的區(qū)別

pandas基礎之按行取數(shù)(DataFrame)

python列名稱有中文括號怎么讀取

一、萌新語法

輸入和輸出

print()

#打印括號的內(nèi)容

#第一種:不帶引號,讓計算機讀懂括號里的內(nèi)容,打印最終的結果

print(1+1)

#第二種:帶單引號,計算機無須理解,原樣復述引號中的內(nèi)容

print('秋水共長天一色')

秋水共長天一色

#第三種:帶雙引號,作用和單引號一樣;當打印內(nèi)容中有單引號時,可以使用雙引號

print("Let's go")

Let's go

print('Let's go')

Let's go

#也可以使用轉義字符+單引號(')來實現(xiàn)單引號

#第四種:帶三引號,實現(xiàn)換行

print('''python小課

最好的python課程''')

pyton小課

最好的python課程

# 采用轉義字符"n"也可以換行

input()

#收集信息

name = input('請輸入你的forchange ID:')

# 使用變量賦值來獲取輸入的信息

變量的命名

1.只能是一個詞;

2.只能包含字母、數(shù)字和下劃線;

3.不能以數(shù)字開頭;

4.盡量描述包含的數(shù)據(jù)內(nèi)容;

5.不要使用python函數(shù)名和關鍵字。

number = 34

name = 'forchange'

list_class = ['基礎語法課程','爬蟲分析初階','爬蟲分析進階','自動化辦公']

#以上number,name,list_class都是是變量名

條件判斷

條件判斷的解釋:讓計算機知道,在什么條件下,該去做什么。

單向判斷

if…

#如果條件成立,就執(zhí)行語句

number = 6

if number 3:

... pirnt(number)

6

#注意格式!if后面要加冒號,同時執(zhí)行語句要縮進四個空格。(空格和tab,我選空格?^^)

雙向判斷

if…else…

#條件成立執(zhí)行if語句,否則執(zhí)行else語句

number = 7

if number 3:

pirnt(number)

else:

number = number - 3

print(number)

#結果輸出為4

#if和else是同一層級,不需要縮進。if和else下的執(zhí)行語句都需要縮進四個空格。

if…else…和if…if…的區(qū)別

#if…else…一個條件滿足后就不會進行其他判斷(if代表的條件和else代表的條件是互斥的)

#if…if…會遍歷所有條件,一個條件無論滿足還是不滿足,都會進行下一個條件的判斷

多向判斷

if…elif…else

#三個及其以上條件的判斷

grade = 65

if 80 = grade =100:

print('成績優(yōu)秀')

elif 60 = grade 80:

print('成績中等')

else :

print('成績差')

#結果輸出為成績中等

IF嵌套

if 嵌套

#使用if進行條件判斷,還希望在條件成立的執(zhí)行語句中再增加條件判斷,即if中還有if,這兩個if非平級

grade = 15

if 80 = grade =100:

print('成績優(yōu)秀')

elif 60 = grade 80:

print('成績中等')

else :

print('成績差')

if 20= grade 60:

print('再努力一把,還有救!')

else :

print('你要比以前更努力才行,你可以的!')

#結果輸出為:

成績差

你要比以前更努力才行,你可以的!

#注意,嵌套的第二個if縮進了4個空格,表示不同的層級。

二、數(shù)據(jù)類型

數(shù)據(jù)類型

python常見的數(shù)據(jù)類型:字符串,整數(shù)型,浮點數(shù),列表,字典,布爾值,元組。

最基本的數(shù)據(jù)類型有三種:

字符串str:用引號括起來的文本(如:'python'、'123'、'風變編程')

整數(shù)int:不帶小數(shù)點的數(shù)字(如:-1、1、0、520、1314)

浮點數(shù)float:帶小數(shù)點的數(shù)字,運算結果存在誤差(如:-0.15、3.1415、1.0)

以下的數(shù)據(jù)結構會有一節(jié)或兩節(jié)的課程介紹,可輕松上手。

列表list:是一種有序的集合,可以隨時增加或刪除其中的元素。標識是中括號[]。

元組tuple:一種類似列表的數(shù)據(jù)類型,但是不能被修改。

字典dice:全稱為dictionary,使用鍵值對(key-value)作為存儲方式。標識是大括號{}。

布爾值bool:表示真假的數(shù)據(jù)類型,只有兩個值,True和False。

數(shù)據(jù)的操作

字符串的拼接

初階用法:使用 ' + ' 進行字符串的拼接

print('風變'+'編程')

風變編程

name = '醬醬'

begin = '我叫'

print(begin + name)

我叫醬醬

進階用法:使用 ' % ' 進行字符串的拼接

name = '《鳳求凰》'

number = 1

print('司馬相如以%d曲%s打動了卓文君' %(number,name))

司馬相如以1曲《鳳求凰》打動了卓文君

四則運算

運算符 表示 例子

+ 加 1 + 1 輸出結果為2

- 減 1 - 1 輸出結果為0

* 乘 3 * 2 輸出結果為6

/ 除 2 / 1 輸出結果為2

% 取模-返回除法的余數(shù) 5 % 2 輸出結果為1

** 冪-返回x的y次冪 2 ** 3 輸出結果為8

// 取整除-返回商的整數(shù)部分 11 // 2 輸出結果為5

運算優(yōu)先級:

與平時運算優(yōu)先級一樣:從左到右順著來,括號里的優(yōu)先算,乘除排在加減前。

數(shù)據(jù)轉換

type()

#查看變量的數(shù)據(jù)類型

who = 'xiaojiangjiang'

print(type(who))

class 'str'

#結果顯示這是一個字符串類型的數(shù)據(jù)

str()

#將其他數(shù)據(jù)類型強制轉換為字符串

begin = '我吃了'

number = 1

fruit = '個水果'

print(begin + str(number) +fruit)

我吃了1個水果

#進行字符串拼接時,不同數(shù)據(jù)類型不能直接使用'+'連接,需要現(xiàn)將整數(shù)轉化為字符串類型

int()

#將整數(shù)形式的字符串轉化為整數(shù)(文本類字符串和浮點形式的字符串不能轉化為整數(shù))

#對浮點數(shù)直接抹零取整

print(int(3.8))

3

float()

#將整數(shù)和字符串轉換為浮點數(shù)(文字類字符串無法轉換)

print(float(8))

8.0

list()

#將數(shù)據(jù)轉換為列表類型

a = 'python小課'

print(list(a))

['p', 'y', 't', 'h', 'o', 'n', '小', '課']

len()

#用于檢查某個數(shù)據(jù)的長度

bros = ['劉備','關羽','張飛']

print(len(bros))

3

emotion = 'happy'

print(len(emotion))

5

數(shù)據(jù)的常用語法

列表語法

列表的操作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類型為對列表元素的處理,另一種類型為對列表的處理,每種類型都有四種操作:提取,修改,增加,刪除(取改增刪)。

偏移量:對列表元素的位置編號。

#列表的偏移量從0開始計算

#如果要提取一段列表,需要使用切片的形式[a:b]:從a到b的元素,但不包括b(a = X b);冒號某側如果沒有數(shù)字,則全取

list = ['松','竹','梅']

print(list[0])

print(list[1:2])

print(list[:2])

['竹']

['松','竹']

#松,竹,梅三者的偏移量分辨是0,1,2。

列表元素的提取

list = ['松','竹','梅']

print(list[0])

list = [['松','松樹'],['竹','竹子'],['梅','梅花']]

print(list[0][1])

松樹

#嵌套列表的提取

列表元素的修改

list = ['松','竹','梅']

list[0] = '松樹'

print(list)

['松樹', '竹', '梅']

列表元素的增加

append()

#是列表的方法,在括號內(nèi)添加一個元素,可以將該元素添加到列表末尾

list = ['松','竹']

list.append('梅')

print(list)

['松','竹','梅']

易錯一:用append時不能對列表賦值

list = ['松','竹']

list = list.append('梅')

print(list)

None

#第二行語法錯誤

易錯二:append后面是小括號,而非中括號

list = ['松','竹']

list.append['梅']

print(list)

TypeError: 'builtin_function_or_method' object is not subscriptable

#第二行語法錯誤

易錯三:append不能一次添加多個元素

list = ['松','竹']

list.append('梅','歲寒三友')

print(list)

TypeError: append() takes exactly one argument (2 given)

#第二行語法錯誤

列表元素的刪除

del

#刪除命令

易錯一:每次只能刪除一個元素,

易錯二:刪除多個元素時,要重新計算偏移量

list = ['松','竹','梅']

del list[0]

print(list)

del list[0]

print(list)

['竹', '梅']

['梅']

列表的切片(即列表層面的提取,一次提取若干個元素)

list = ['松','竹','梅']

print(list[1:2])

print(list[:2])

['竹']

['松','竹']

#注意:列表的切片提取出來的是列表

列表的修改

#同樣是使用賦值語句,注意是對列表的賦值

list = ['松','竹','梅']

list[:] = ['歲寒三友']

#list[:]表示將列表的所有元素取出來

print(list)

['歲寒三友']

#注意以下的錯誤做法:

list = ['松','竹','梅']

list[:] = '歲寒三友'

print(list)

['歲', '寒', '三', '友']

列表的增加

列表的增加叫作列表的合并會更合理

#使用符號'+'

#符號'+'只能用在列表之間,不能用在列表和元素之間

list1 = ['松']

list2 = ['竹']

list3 = ['梅']

list = list1 + list2 +list3

print(list)

['松', '竹', '梅']

列表的刪除

del

#刪除命令

list = ['松','竹','梅']

del list[:2]

print(list)

['梅']

字典語法

字典數(shù)據(jù)的提取

#列表使用偏移量來提取,字典使用鍵來提取

group = {'師父':'唐三藏', '大師兄':'孫行者', '二師兄':'豬八戒', '沙師弟':'沙和尚'}

print(group['師父'])

唐三藏

字典數(shù)據(jù)的修改

group = {'師父':'唐三藏', '大師兄':'孫行者', '二師兄':'豬八戒', '沙師弟':'沙和尚'}

group['師父']='唐玄奘'

print(group)

{'師父': '唐玄奘', '大師兄': '孫行者', '二師兄': '豬八戒', '沙師弟': '沙和尚'}

字典數(shù)據(jù)的增加

group = {'師父':'唐三藏', '大師兄':'孫行者', '二師兄':'豬八戒', '沙師弟':'沙和尚'}

group['白龍馬']='敖烈'

print(group)

{'師父': '唐三藏', '大師兄': '孫行者', '二師兄': '豬八戒', '沙師弟': '沙和尚', '白龍馬': '敖烈'}

字典數(shù)據(jù)的刪除

group = {'師父':'唐三藏', '大師兄':'孫行者', '二師兄':'豬八戒', '沙師弟':'沙和尚'}

del group['師父']

print(group)

{'大師兄': '孫行者', '二師兄': '豬八戒', '沙師弟': '沙和尚'}

dict.keys()

#提取字典中所有的鍵

group = {'師父':'唐三藏', '大師兄':'孫行者', '二師兄':'豬八戒', '沙師弟':'沙和尚'}

print(group.keys())

dict_keys(['師父', '大師兄', '二師兄', '沙師弟'])

#打印出了所有字典的鍵,但是都是元組的形式

group = {'師父':'唐三藏', '大師兄':'孫行者', '二師兄':'豬八戒', '沙師弟':'沙和尚'}

print(list(group.keys()))

['師父', '大師兄', '二師兄', '沙師弟']

#通過list()函數(shù)將元組轉化為列表的形式

dict.values()

#提取字典中所有的值

group = {'師父':'唐三藏', '大師兄':'孫行者', '二師兄':'豬八戒', '沙師弟':'沙和尚'}

print(group.values())

dict_values(['唐三藏', '孫行者', '豬八戒', '沙和尚'])

dict.items()

#提取字典中所有的鍵值對

group = {'師父':'唐三藏', '大師兄':'孫行者', '二師兄':'豬八戒', '沙師弟':'沙和尚'}

print(group.items())

dict_items([('師父', '唐三藏'), ('大師兄', '孫行者'), ('二師兄', '豬八戒'), ('沙師弟', '沙和尚')])

產(chǎn)生布爾值的表達式

bool()

#檢查數(shù)值的真假

print(bool(1))

True

值本身作為條件

假的 其他都是真的

False True

0 5(任意整數(shù))1.0(任意浮點數(shù))

''(空字符串) '風變編程'(字符串)

[](空列表) [1,2,3]

{}(空字典) {1:'a',2:'b'}

None

比較運算符產(chǎn)生布爾值

運算符 釋義 作用

== 等于 如果兩側的值相等,條件為真

!= 不等于 如果兩側的值不相等,條件為真

大于 如果左側的值大于右側,條件為真

小于 如果左側的值大于右側,條件為真

= 大于等于 如果左側的值大于或等于右側,條件為真

= 小于等于 如果左側的值小于或等于右側,條件為真

注意:運算符之間不用空格,不可以寫成= =、 =

成員運算符產(chǎn)生布爾值

運算符 釋義 作用

in 屬于 如果值在指定序列里,條件為真

not in 不屬于 如果值不在指定序列里,條件為真

邏輯運算符產(chǎn)生布爾值

運算符 釋義 作用

and 且 連接兩個布爾值,如果兩個都為真,該條件才為真

or 或 連接兩個布爾值,如果有一個為真,該條件即為真

not 非 反邏輯狀態(tài),a為True,not a則為False,反之亦然

三、循環(huán)

for循環(huán)

for循環(huán)的基本格式是:for…in…

#遍歷字符串

for i in 'coding':

... print(i)

c

o

d

i

n

g

#遍歷列表

for i in ['for','change']

... print(i)

for

change

for…in dict:

#遍歷字典的鍵

list = {1:'a',2:'b',3:'c'}

for i in list:

... print(i)

1

2

3

for…in dict.values():

#遍歷字典的值

list = {1:'a',2:'b',3:'c'}

for i in list.values():

... print(i)

a

b

c

for…in dict.items():

#遍歷字典的鍵值對

list = {1:'a',2:'b',3:'c'}

for k, v in list.items():

... print(k)

... print(v)

1

a

2

b

3

c

range()函數(shù)

#range()有最基本的三種用法:range(b), range(a,b),range(a,b,c)。

#函數(shù)中各個數(shù)值的意義:a:計數(shù)從a開始。不填時,從0開始;b:計數(shù)到b結束,但不包括b;c:計數(shù)的間隔,不填時默認為1。

range(5)

#計數(shù)依次為0,1,2,3,4

range(1,5)

#計數(shù)依次為1,2,3,4

range(2,8,2)

#計數(shù)依次為2,4,6

for…in range()

#處理指定次數(shù)的循環(huán)

for i in range(3):

... print('第%d遍風變編程' %i)

第0遍風變編程

第1遍風變編程

第2遍風變編程

while循環(huán)

while循環(huán)

#當條件為真時,執(zhí)行循環(huán)語句,只要條件為真,便會一直循環(huán)

count = 3

while count 1:

... print('happy coding')

... count = count -1

happy coding

happy coding

while循環(huán)和for循環(huán)的區(qū)別:

#for擅長處理固定次,自動遍歷各序列

#while處理不定次數(shù)的循環(huán),條件為False便停止

循環(huán)進階

break

#如果滿足條件,則結束循環(huán)

while True:

... print('happy coding')

... break

happy coding

#break會結束循環(huán),如果只有前兩行代碼,會無限循環(huán)打印happy coding

count = 3

while count 1:

... print('happy coding')

... count = count - 1

... if count == 2: #當count等于2的時候,停止循環(huán)

... break

happy coding

#對比while循環(huán)的例子,我們發(fā)現(xiàn)這里只打印了一次happy coding

continue

#如果滿足條件,則跳過當前循環(huán)的剩余語句,直接開始下一輪循環(huán)

count = 3

while count 1:

print('happy')

count = count - 1

if count == 2: #當count等于2的時候,跳過下列語句,重新開始新的一輪循環(huán)

continue

print('coding') #由于continue語句,coding只會打印一次

#打印的結果為:

happy

happy

coding

else

#無論是否進入循環(huán),最后都會執(zhí)行esle語句,除非執(zhí)行break語句跳出循環(huán)

count = 3

while count 2:

print('在風變')

count = count -1

else: #無論是否進入循環(huán)都會執(zhí)行else語句

print('happy coding')

#打印結果為:

在風變

happy coding

循環(huán)嵌套

#即循環(huán)中有循環(huán)

for i in ['風變','編程']: #首先遍歷列表元素

... for t in i: #然后遍歷元素(字符串)

... print(t)

四、函數(shù)

函數(shù)基本知識

函數(shù)

函數(shù)是組織好的、可以重復使用的、用來實現(xiàn)單一功能的代碼

函數(shù)類型可分為自定義函數(shù)和內(nèi)置函數(shù),自定義函數(shù)是需要自己定義,而內(nèi)置函數(shù)是python內(nèi)部已經(jīng)定義好的函數(shù),比如print()、input()等

函數(shù)定義的語法

def

#定義函數(shù)

return

#函數(shù)的返回值

#函數(shù)定義的格式

def 函數(shù)名(參數(shù)):

函數(shù)體

return 語句

#一個簡單的例子

def math_func(x):

y = x + 5

print(y)

return y

math_func(2)

#打印結果為7

變量作用域

變量作用域可認為是變量作用的范圍

全局變量:在全局內(nèi)生效的變量

局部變量:只能函數(shù)內(nèi)或者一定代碼塊內(nèi)生效

global

#將局部變量轉化為局部變量

python內(nèi)置函數(shù)

五、類與對象

概念

類:具有相同屬性和方法的對象的抽象

實例:類的個例

對象:Python中的對象是類和實例的集合,類可以看作是對象,實例也可以看作是對象

基本語法

class

#定義類,注意類名需要大寫

class MyClass: #定義類MyClass

i =12345 #定義類的屬性(變量)

def f(self): #定義類的方法

return('hello world') #執(zhí)行這個方法會返回'hello word'這個字符串

x = MyClass() #創(chuàng)建類的實例x

print(x.i) #打印實例x的屬性

print(x.f()) #打印實例x的f方法

#輸出的結果為

12345

hello world

class A(B)

#定義B類的子類A類,A類具有B類的屬性和方法,也將B類稱為A類的父類

class SecondClass(MyClass):

pass

#定義SecondClass是MyClass的子類,SecondClass可以調(diào)用MyClass的屬性和方法

x = SecondClass()

print(x.i)

print(x.f())

#輸出的結果為

12345

hello world

class A(B, C)

#多重繼承,A類同時是B類和C類的子類,A類在調(diào)用屬性和方法的時候,會優(yōu)先調(diào)用位于左側的類

class B:

i = 123 #B類的屬性是i=123

class C:

i = 12345 #C類的屬性是i=12345

class A(B,C): #A類是B類和C類的子類

pass

x = A() #創(chuàng)建A類的實例x

print(x.i) #調(diào)用屬性,會優(yōu)先調(diào)用B類的屬性

#結果輸出為

123

def __init__(self):

#創(chuàng)建類的初始化方法,只要調(diào)用類,便自動調(diào)用初始化方法的語句,常用于創(chuàng)建實例屬性

class A:

... def __init__(self): #只要創(chuàng)建實例,便會自動執(zhí)行初始化方法下的語句

... print('hello world')

x = A()

hello world #只要創(chuàng)建實例就會調(diào)用方法,打印hello world

#對比以下沒有初始化的方法:

class A:

... def f(self):

... print('hello world')

x = A()

#不使用初始化方法,創(chuàng)建實例無任何輸出

super()

#在子類的方法里調(diào)用父類的方法,使子類的方法可以在繼承父類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擴展

123 def super(cls, inst): mro = inst.__class__.mro() return mro[mro.index(cls) + 1]

cls代表類,inst代表實例,可以看出上面的代碼做了兩件事:

· 獲取inst的MRO列表。

· 查找cls在MRO的index,并返回它的下一個類,即mro[index + 1]

當你使用super(cls, inst)時,python會在inst的MRO列表上搜索下cls的下一個類。

六、模塊與庫

模塊類型

內(nèi)置模塊

#python官方組織編寫和維護的模塊

自定義模塊

#自己寫代碼,然后將代碼塊保存為 .py 文件

第三方模塊

#從自定義模塊而來,代碼寫作者公開自己的代碼

#根據(jù)模塊的組織形式的不同,也可分為單個模塊文件、模塊包、模塊庫

模塊和模塊對象導入方法

import A

#導入模塊A

#現(xiàn)在可以調(diào)用模塊里函數(shù)和變量,但是必須通過【模塊名.函數(shù)名()】和【模塊名.變量名】的方式調(diào)用

#創(chuàng)建類實例的時候,需要使用【實例名 = 模塊名.類名()】進行創(chuàng)建,創(chuàng)建實例后調(diào)用類方法和屬性可以使用【實例名.函數(shù)名()】和【實例名.變量名】

import A as a

#導入模塊A,并將模塊A重新命名為a

#調(diào)用模塊中的類、函數(shù)和變量如上述操作一樣

from A import B

#導入模塊A中的對象B

#調(diào)用對象B中的函數(shù)和變量可以不加模塊名

from A import B,C,D

#導入模塊A中的多個對象B,C,D

from A import *

#導入模塊A中的所有對象

if __name__=="__main__":

#當.py文件被直接運行時,if __name__=="__main__":之下的代碼塊將被運行

#當.py文件以模塊形式被導入時,if __name__=="__main__":之下的代碼塊不被運行

七、文件讀寫

文件讀寫三步驟

第一步,打開文件

第二步,讀(寫)文件

第三步,關閉文件

打開文件語法

open(file, mode, encoding)

#打開文件

f = open('/letter.txt', 'r', encoding = 'UTF-8')

with open() as…

#使用這種方式打開文件,可以不使用close()關閉文件

with open('/letter.txt', 'r', encoding = 'UTF-8') as f:

讀寫模式mode

模式mode 操作 若不存在 是否覆蓋

r 只能讀不能寫 報錯 -

rb 二進制只讀 報錯 -

r+ 可讀可寫 報錯 是

rb+ 二進制讀寫 報錯 是

w 只能寫不能讀 創(chuàng)建文件 是

wb 二進制只寫 創(chuàng)建文件 是

w+ 可讀可寫 創(chuàng)建文件 是

wb+ 二進制讀寫 創(chuàng)建文件 是

a 追加不能讀 創(chuàng)建文件 否,追加寫

ab 二進制追加不能讀 創(chuàng)建文件 否,追加寫

a+ 可讀可寫 創(chuàng)建文件 否,追加寫

ab+ 二進制追加可讀可寫 創(chuàng)建文件 否,追加寫

讀寫文件語法

read()

#讀取文件內(nèi)容

with open('/letter.txt','r',encoding = 'UTF-8') as f:

content = f.read()

#以字符串的形式讀取文件內(nèi)容,將文件內(nèi)容賦值給變量content

readlines()

#以列表的方式讀取文件內(nèi)容

with open('/letter.txt','r',encoding = 'UTF-8') as f:

content = f.readlines()

#以列表的形式讀取文件內(nèi)容,將文件內(nèi)容賦值給變量content

write()

#清空文件內(nèi)容,并寫入字符串入內(nèi)容

with open('/letter.txt','r',encoding = 'UTF-8') as f:

f.write('python')

writelines()

#清空文件內(nèi)容,以列表的方式寫入

with open('/letter.txt','r',encoding = 'UTF-8') as f:

f.writelines('python')

關閉文件語法

close()

#關閉文件

csv文件讀寫的相關函數(shù)

reader()

#讀取csv文件的函數(shù)

import csv #導入csv模塊

with open('letter.csv') as f:

reader = csv.reader(f) #讀取csv文件,將文件內(nèi)容賦值到reader

writer()

#將內(nèi)容寫入csv文件

writerow()

#寫入一行內(nèi)容

writerows()

#一次寫入多行csv文件

import csv #導入csv模塊

with open('letter.csv','w',newline = '') as f:

writer = csv.writer(f) #寫入csv文件

writer.writerow(['python小課','風變編程']) #寫入一行內(nèi)容

data = [['交互式學習','更簡單'],['助教醬醬','為你答疑解惑']]

writer.writerows(data) #寫入多行內(nèi)容

os模塊

os.getcwd()

#返回當前的工作目錄

八、debug

try…except…語句

用于處理

for i in range(6):

try:

print(6/i)

#使用6依次除于0,1,2,3,4,5,并打印

except ZeroDivisionError

#除非發(fā)生ZeroDivisionError類型的錯誤,執(zhí)行下列語句

print('0是不能做除數(shù)的!')

九、其他

str.spilt()

#返回一個由字符串內(nèi)單詞組成的列表

'1,2,3'.split()

['1',',','2',',','3']

'1,2,3'.split('?,')

['1','2','3']

random模塊

#隨機模塊

import random

#需要先導入random模塊,然后再調(diào)用相應方法

print(random.randint(1,10)) # 產(chǎn)生 1 到 10 的一個整數(shù)型隨機數(shù)

print(random.random()) # 產(chǎn)生 0 到 1 之間的隨機浮點數(shù)

print(random.uniform(1.1,5.4)) # 產(chǎn)生 1.1 到 5.4 之間的隨機浮點數(shù),區(qū)間可以不是整數(shù)

print(random.choice('tomorrow')) # 從序列中隨機選取一個元素

print(random.randrange(1,100,2)) # 生成從1到100的間隔為2的隨機整數(shù)

轉義字符

轉義字符 意義

a 響鈴(BEL)

b 退格(BS),將當前位置移到前一列

f 換頁(FF),將當前位置移到下頁開頭

n 換行(LF),將當前位置移到下一行開頭

r 回車(CR),將當前位置移到本行開頭

t 水平制表(HT) (跳到下一個TAB位置)

v 垂直制表(VT)

代表一個反斜杠字符""

' 代表一個單引號(撇號)字符

" 代表一個雙引號字符

? 代表一個問號

0 空字符(NUL)

ddd 1到3位八進制所代表的任意字符

xhh 1到2位十六進制所代表的任意字符

注意1:區(qū)分斜杠“/”和反斜杠“”,此處不可互換。注意2:以上表格內(nèi)容也不需要硬記。

python 中sort—values函數(shù)

一、sort_values()函數(shù)用途

pandas中的sort_values()函數(shù)原理類似于SQL中的order by,可以將數(shù)據(jù)集依照某個字段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排序,該函數(shù)即可根據(jù)指定列數(shù)據(jù)也可根據(jù)指定行的數(shù)據(jù)排序。

二、sort_values()函數(shù)的具體參數(shù)

用法:

1DataFrame.sort_values(by=‘##',axis=0,ascending=True, inplace=False, na_position=‘last')

參數(shù)說明

by指定列名(axis=0或'index')或索引值(axis=1或'columns')

axis若axis=0或'index',則按照指定列中數(shù)據(jù)大小排序;若axis=1或'columns',則按照指定索引中數(shù)據(jù)大小排序,默認axis=0

ascending是否按指定列的數(shù)組升序排列,默認為True,即升序排列

inplace是否用排序后的數(shù)據(jù)集替換原來的數(shù)據(jù),默認為False,即不替換

na_position{‘first',‘last'},設定缺失值的顯示位置

三、sort_values用法舉例

創(chuàng)建數(shù)據(jù)框

#利用字典dict創(chuàng)建數(shù)據(jù)框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網(wǎng)頁名稱:python列名函數(shù) python讀取列名
網(wǎng)頁網(wǎng)址:http://weahome.cn/article/docepsp.html

其他資訊

在線咨詢

微信咨詢

電話咨詢

028-86922220(工作日)

18980820575(7×24)

提交需求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