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 Linux 用戶,您無法避免使用 top 命令,這個簡單的命令列出了所有正在運行的系統(tǒng)進程。
成都創(chuàng)新互聯(lián)主要從事成都網(wǎng)站制作、網(wǎng)站建設、網(wǎng)頁設計、企業(yè)做網(wǎng)站、公司建網(wǎng)站等業(yè)務。立足成都服務玉樹,10余年網(wǎng)站建設經(jīng)驗,價格優(yōu)惠、服務專業(yè),歡迎來電咨詢建站服務:13518219792
它 每三秒 刷新一次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讓您感覺持續(xù)監(jiān)控進程。
默認情況下,top 命令的輸出 按 CPU 消耗排序 ,這意味著您會看到消耗最多 CPU 的進程位于命令的頂部。
但是,如果您想查看消耗最多 RAM 的進程怎么辦?您可以根據(jù)內(nèi)存使用情況而不是 CPU 消耗對 top 命令進行排序。
這很簡單。
第 1 步 :照常運行 top 命令。
第 2 步 :按Shift+M,按內(nèi)存排序top命令輸出,它將立即開始顯示使用最多內(nèi)存的進程。
但這不是永久性的改變,下次運行 top 命令時,它將再次按 CPU 使用率排序。
Shift+M 鍵盤快捷鍵對于檢查每個進程的內(nèi)存使用情況非常方便,但是,如果您想在虛擬內(nèi)存、花費的時間、共享內(nèi)存等其他字段上對 top 命令進行排序,則可以使用 top 命令的交互模式。
第 1 步 :當然,運行 top 命令。
第 2 步 :按Shift+F進入交互模式。
第 3 步 :使用箭頭鍵選擇不同的參數(shù),如 %MEM、TIME、VIRT 等,當您在所需參數(shù)處時,按 S 對其進行排序。
您可以在右上角看到當前的排序字段,按 Esc 或 Q退出交互模式,現(xiàn)在頂部命令輸出將按您選擇的字段排序。
這很方便,對吧?不幸的是,top 命令雖然非常強大,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正確有效地使用它。
1、用CRT軟件連接一個Linux系統(tǒng) 。
2、打開需要查看的文件夾。 以 tmp為例。
3、用 ll 命令 查看有哪些文件。
4、默認為按照大小進行排序。 需要按照時間進行排序。
5、用 ll -t ?命令進行時間排序,這樣是默認為降序。
6、用 ll -t | tar 命令進行時間排序,這樣為升序。
無論是工作中使用還是應付各種面試,linux sort 都是必須要掌握的 linux 基本命令之一。尤其是 linux sort -k 命令,經(jīng)常會被搞暈,索性好好研究一下 sort 命令
語法:
選項:
參數(shù)就不一一介紹了,直接上例子,首先先看下原始的排序數(shù)據(jù)
cat sort.log
1、打印從哪列開始是亂序
sort -c sort.log; echo $?
sort -C sort.log; echo $?
其中,返回結果 1,表示文件不是已經(jīng)排序好的文件
2、默認排序( 整行進行ASCII字符升序)
sort sort.log
3、高能來了,讓人迷糊的 k 語法,首先看下 k 的語法格式
這個語法格式可以被其中的逗號(”,”)分為兩大部分,Start部分和End部分
Start和End部分都由三部分組成,其中的Modifier部分就是類似n和r的選項部分,可省略
FStart、Fend,表示使用的域,而CStart則表示在FStart域中從第幾個字符開始算"排序首字符",同理,CEnd表示結尾的第幾個字符是排序末尾字符,.CStart、.CEnd是可以省略的,分別表示從本域的開頭部分開始、到本域的域尾結束,CEnd設定為0,也是表示結尾到域尾??谡f無憑,上幾個例子吧
3.1 對第三列進行排序,如果不加n,按照 ASCII字符排序
sort -t $'\t' -k 3 sort.log
3.2 加n后,按照數(shù)值排序
sort -t $'\t' -k 3n sort.log
3.3 不指定 FEnd 時,多個 -k 從前往后排序可以,從后往前不行
從后往前,多個 -k,數(shù)據(jù)符合預期
sort -t $'\t' -k 3n -k 1 sort.log
從后往前,多個 -k ,第三列相同時,按照第一列降序排列,數(shù)據(jù)符合預期
sort -t $'\t' -k 3n -k 1r sort.log
更換成從前往后
sort -t $'\t' -k 1 -k 3n sort.log
sort -t $'\t' -k 1 -k 3nr sort.log
通過 sort -t $'\t' -k 1 -k 3n sort.log 和 sort -t $'\t' -k 1 -k 3nr sort.log 返回的結果發(fā)現(xiàn),在第一列相等時,無論其三列是正序排列,還是逆序排列,結果都一樣,說明后邊的 -k 未生效
當指定 FEend 后
sort -t $'\t' -k 1,1 -k 3nr sort.log
3.4 作用域
緊跟在字段后的選項(如"-k3n"的"n"和"-k2nr"的"n","r")稱為私有選項,使用短橫線寫在字段外的選項(如"-n"、"-r")為全局選項。當沒有為字段分配私有選項時,該排序字段將繼承全局選項,所有選項包括但不限于"bfnrhM"
除了"b"選項外,其余選項無論是指定在FStart還是FEnd中都是等價的,對于"b"選項,指定在FStart則作用于FStart,指定在FEnd則作用于FEnd
sort -t $'\t' -k1r,2 sort.log ,可以看出一、二列都是倒敘排列
3.5 注意
指定n選項按數(shù)值排序時, 由于"n"選項只能識別數(shù)字和負號"-",當排序時遇到無法識別字符時,將導致該key的排序立即結束,n選項絕對不會跨域進行比較
默認情況下,sort會進行一次 "最后的排序" ,按照默認規(guī)則對整行進行一次排序,這次排序稱為"最后的排序"
sort -t $'\t' -k3n sort.log ,在第三列相等時,整行會按照 ASCII 進行最后的升序排列
sort -t $'\t' -k3,4n -s sort.log ,加了 -s 后,不會進行最后的排序(1000相同時,e在b的前邊了),而是保留原排序
3.6 按照某個域中的第n個字符進行排序
sort -t $'\t' -k2.3,2.3 sort.log ,按第二列第三個字符進行排序
4、 -h 使用易讀性數(shù)字(例如:2K、1G)
sort -t $'\t' -k5h sort.log
sort -t $'\t' -k2,2 sort.log|uniq
sort -t $'\t' -k2,2 -u sort.log 會對第二列進行去重,而 sort -t $'\t' -k2,2 sort.log|uniq 會對整行進行去重(當然uniq也可以按照第二列進行去重)
sort整理完了,歡迎大牛指教
Linux存在著許多不同的Linux版本,但它們都使用了Linux內(nèi)核。Linux可安裝在各種計算機硬件設備中,比如手機、平板電腦、路由器、視頻游戲控制臺、臺式計算機、大型機和超級計算機。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Linux TOP命令 按內(nèi)存占用排序和按CPU占用排序。
Linux TOP命令 按內(nèi)存占用排序和按CPU占用排序:
:在命令行提示符執(zhí)行top命令
2:輸入大寫P,則結果按CPU占用降序排序。輸入大寫M,結果按內(nèi)存占用降序排序。(注:大寫P可以在capslock狀態(tài)輸入p,或者按Shift+p)
另外:
認識top的顯示結果
top命令的顯示結果如下所示:
top - 01:06:48 up 1:22, 1 user, load average: 0.06, 0.60, 0.48 Tasks: 29 total, 1 running, 28 sleeping, 0 stopped, 0 zombie Cpu(s): 0.3% us, 1.0% sy, 0.0% ni, 98.7% id, 0.0% wa, 0.0% hi, 0.0% si Mem: 191272k total, 173656k used, 17616k free, 22052k buffers Swap: 192772k total, 0k used, 192772k free, 123988k cached PID USER PR NI VIRT RES SHR S %CPU %MEM TIME+ COMMAND 1379 root 16 0 7976 2456 1980 S 0.7 1.3 0:11.03 sshd 14704 root 16 0 2128 980 796 R 0.7 0.5 0:02.72 top 1 root 16 0 1992 632 544 S 0.0 0.3 0:00.90 init 2 root 34 19 0 0 0 S 0.0 0.0 0:00.00 ksoftirqd/0 3 root RT 0 0 0 0 S 0.0 0.0 0:00.00 watchdog/0統(tǒng)計信息區(qū)
前五行是系統(tǒng)整體的統(tǒng)計信息。第一行是任務隊列信息,同 uptime 命令的執(zhí)行結果。其內(nèi)容如下:
01:06:48當前時間
up 1:22系統(tǒng)運行時間,格式為時:分
1 user當前登錄用戶數(shù)
load average: 0.06, 0.60, 0.48系統(tǒng)負載,即任務隊列的平均長度。
三個數(shù)值分別為 1分鐘、5分鐘、15分鐘前到現(xiàn)在的平均值。
第二、三行為進程和CPU的信息。當有多個CPU時,這些內(nèi)容可能會超過兩行。內(nèi)容如下:
Tasks: 29 total進程總數(shù)
1 running正在運行的進程數(shù)
28 sleeping睡眠的進程數(shù)
0 stopped停止的進程數(shù)
0 zombie僵尸進程數(shù)
Cpu(s): 0.3% us用戶空間占用CPU百分比
1.0% sy內(nèi)核空間占用CPU百分比
0.0% ni用戶進程空間內(nèi)改變過優(yōu)先級的進程占用CPU百分比
98.7% id空閑CPU百分比
0.0% wa等待輸入輸出的CPU時間百分比
0.0% hi
0.0% si
最后兩行為內(nèi)存信息。內(nèi)容如下:
Mem: 191272k total物理內(nèi)存總量
173656k used使用的物理內(nèi)存總量
17616k free空閑內(nèi)存總量
22052k buffers用作內(nèi)核緩存的內(nèi)存量
Swap: 192772k total交換區(qū)總量
0k used使用的交換區(qū)總量
192772k free空閑交換區(qū)總量
123988k cached緩沖的交換區(qū)總量。
內(nèi)存中的內(nèi)容被換出到交換區(qū),而后又被換入到內(nèi)存,但使用過的交換區(qū)尚未被覆蓋,
該數(shù)值即為這些內(nèi)容已存在于內(nèi)存中的交換區(qū)的大小。
相應的內(nèi)存再次被換出時可不必再對交換區(qū)寫入。
進程信息區(qū)
統(tǒng)計信息區(qū)域的下方顯示了各個進程的詳細信息。首先來認識一下各列的含義。
序號列名含義
aPID進程id
bPPID父進程id
cRUSERReal user name
dUID進程所有者的用戶id
eUSER進程所有者的用戶名
fGROUP進程所有者的組名
gTTY啟動進程的終端名。不是從終端啟動的進程則顯示為 ?
hPR優(yōu)先級
iNInice值。負值表示高優(yōu)先級,正值表示低優(yōu)先級
jP最后使用的CPU,僅在多CPU環(huán)境下有意義
k%CPU上次更新到現(xiàn)在的CPU時間占用百分比
lTIME進程使用的CPU時間總計,單位秒
mTIME+進程使用的CPU時間總計,單位1/100秒
n%MEM進程使用的物理內(nèi)存百分比
oVIRT進程使用的虛擬內(nèi)存總量,單位kb。VIRT=SWAP+RES
pSWAP進程使用的虛擬內(nèi)存中,被換出的大小,單位kb。
qRES進程使用的、未被換出的物理內(nèi)存大小,單位kb。RES=CODE+DATA
rCODE可執(zhí)行代碼占用的物理內(nèi)存大小,單位kb
sDATA可執(zhí)行代碼以外的部分(數(shù)據(jù)段+棧)占用的物理內(nèi)存大小,單位kb
tSHR共享內(nèi)存大小,單位kb
unFLT頁面錯誤次數(shù)
vnDRT最后一次寫入到現(xiàn)在,被修改過的頁面數(shù)。
wS進程狀態(tài)。
D=不可中斷的睡眠狀態(tài)
R=運行
S=睡眠
T=跟蹤/停止
Z=僵尸進程
xCOMMAND命令名/命令行
yWCHAN若該進程在睡眠,則顯示睡眠中的系統(tǒng)函數(shù)名
zFlags任務標志,參考 sched.h
默認情況下僅顯示比較重要的 PID、USER、PR、NI、VIRT、RES、SHR、S、%CPU、%MEM、TIME+、COMMAND 列。可以通過下面的快捷鍵來更改顯示內(nèi)容。
更改顯示內(nèi)容
通過 f 鍵可以選擇顯示的內(nèi)容。按 f 鍵之后會顯示列的列表,按 a-z 即可顯示或隱藏對應的列,最后按回車鍵確定。
按 o 鍵可以改變列的顯示順序。按小寫的 a-z 可以將相應的列向右移動,而大寫的 A-Z 可以將相應的列向左移動。最后按回車鍵確定。
按大寫的 F 或 O 鍵,然后按 a-z 可以將進程按照相應的列進行排序。而大寫的 R 鍵可以將當前的排序倒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