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舉
成都創(chuàng)新互聯(lián)公司專注于拜泉網(wǎng)站建設服務及定制,我們擁有豐富的企業(yè)做網(wǎng)站經(jīng)驗。 熱誠為您提供拜泉營銷型網(wǎng)站建設,拜泉網(wǎng)站制作、拜泉網(wǎng)頁設計、拜泉網(wǎng)站官網(wǎng)定制、小程序定制開發(fā)服務,打造拜泉網(wǎng)絡公司原創(chuàng)品牌,更為您提供拜泉網(wǎng)站排名全網(wǎng)營銷落地服務。
杰克刀
Bootstrap,來自 Twitter,是目前很受歡迎的前端框架。Bootstrap 是基于 HTML、CSS、JAVASCRIPT 的,它簡潔靈活,使得 Web 開發(fā)更加快捷。[1] 它由Twitter的設計師Mark Otto和Jacob Thornton合作開發(fā),是一個CSS/HTML框架。Bootstrap提供了優(yōu)雅的HTML和CSS規(guī)范,它即是由動態(tài)CSS語言Less寫成。Bootstrap一經(jīng)推出后頗受歡迎,一直是GitHub上的熱門開源項目,包括NASA的MSNBC(微軟全國廣播公司)的Breaking News都使用了該項目。[2] 國內一些移動開發(fā)者較為熟悉的框架,如WeX5前端開源框架等,也是基于Bootstrap源碼進行性能優(yōu)化而來。
boot strap
美?[bu?t str?p]
模擬線路;輔助程序
短語
boot-strap?開機
boot strap processor?啟動捆綁處理器 ; 引導處理器
boot-strap test?開機試驗
雙語例句
Utilizing industry?experience?and training?in?law,?contract?management?and?sales,?he?was able to?boot?strap?the?fledgling?start-up?into?business.
而他在法律、合同管理、以及銷售方面的經(jīng)驗,讓他成功的運作了這個項目,為公司節(jié)約了大量的成本。
In?some?embodiments?a?boot?progress?of?a?system?boot?Strap?processor?in?a multi-processor?system?is?monitored?and a?boot?processor failure is?detected?using?an?Application?processor.
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應用處理器監(jiān)視多處理器系統(tǒng)中系統(tǒng)自引導處理器的引導進度,并檢測引導處理器故障。
In?buying?your?snowboarding?boots,?you?might?deal with?making?a?choice?between?a step-in?and?a?strap-on?snowboarding?boot.
在買你的滑雪鞋,你可能會處理之間作個選擇的跳躍式和捆綁式滑雪啟動。
AOT編譯(Ahead-of-Time Compilation)不但涉及一個編譯器,還要涉及配套的運行時支持系統(tǒng)(runtime system)。兩者通常是緊密耦合的。
換句話說,一個AOT編譯器只能跟自己的runtime搭配使用,這個runtime可以是一個完整的VM(如NGen與CLR的搭配),也可以是一個比較小的runtime(如.NET Native里的MRT(Minimal Runtime),只提供基礎的GC、多線程支持等功能)。
(雖然有些過時了,但對新人我想會有很大幫助的。您覺的有用,就頂一下吧。)
電腦參數(shù)和術語
一、CPU篇
CPU是電腦的心臟,一臺電腦所使用的CPU基本決定了這臺電腦的性能和檔次。CPU發(fā)展到了今天,頻率已經(jīng)到了2GHZ。在我們決定購買哪款CPU或者閱讀有關CPU的文章時,經(jīng)常會見到例如外頻、倍頻、緩存等參數(shù)和術語。下面我就把這些常用的和CPU有關的術語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一下。
CPU(Central Pocessing Unit)
中央處理器,是計算機的頭腦,90%以上的數(shù)據(jù)信息都是由它來完成的。它的工作速度快慢直接影響到整部電腦的運行速度。CPU集成上萬個晶體管,可分為控制單元(Control Unit;CU)、邏輯單元(Arithmetic Logic Unit;ALU)、存儲單元(Memory Unit;MU)三大部分。以內部結構來分可分為:整數(shù)運算單元,浮點運算單元,MMX單元,L1 Cache單元和寄存器等。
主頻
CPU內部的時鐘頻率,是CPU進行運算時的工作頻率。一般來說,主頻越高,一個時鐘周期里完成的指令數(shù)也越多,CPU的運算速度也就越快。但由于內部結構不同,并非所有時鐘頻率相同的CPU性能一樣。
外頻
即系統(tǒng)總線,CPU與周邊設備傳輸數(shù)據(jù)的頻率,具體是指CPU到芯片組之間的總線速度。
倍頻
原先并沒有倍頻概念,CPU的主頻和系統(tǒng)總線的速度是一樣的,但CPU的速度越來越快,倍頻技術也就應允而生。它可使系統(tǒng)總線工作在相對較低的頻率上,而CPU速度可以通過倍頻來無限提升。那么CPU主頻的計算方式變?yōu)椋褐黝l = 外頻 x 倍頻。也就是倍頻是指CPU和系統(tǒng)總線之間相差的倍數(shù),當外頻不變時,提高倍頻,CPU主頻也就越高。
緩存(Cache)
CPU進行處理的數(shù)據(jù)信息多是從內存中調取的,但CPU的運算速度要比內存快得多,為此在此傳輸過程中放置一存儲器,存儲CPU經(jīng)常使用的數(shù)據(jù)和指令。這樣可以提高數(shù)據(jù)傳輸速度??煞忠患壘彺婧投壘彺?。
一級緩存
即L1 Cache。集成在CPU內部中,用于CPU在處理數(shù)據(jù)過程中數(shù)據(jù)的暫時保存。由于緩存指令和數(shù)據(jù)與CPU同頻工作,L1級高速緩存緩存的容量越大,存儲信息越多,可減少CPU與內存之間的數(shù)據(jù)交換次數(shù),提高CPU的運算效率。但因高速緩沖存儲器均由靜態(tài)RAM組成,結構較復雜,在有限的CPU芯片面積上,L1級高速緩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
二級緩存
即L2 Cache。由于L1級高速緩存容量的限制,為了再次提高CPU的運算速度,在CPU外部放置一高速存儲器,即二級緩存。工作主頻比較靈活,可與CPU同頻,也可不同。CPU在讀取數(shù)據(jù)時,先在L1中尋找,再從L2尋找,然后是內存,在后是外存儲器。所以L2對系統(tǒng)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內存總線速度:(Memory-Bus Speed)
是指CPU與二級(L2)高速緩存和內存之間數(shù)據(jù)交流的速度。
擴展總線速度:(Expansion-Bus Speed)
是指CPU與擴展設備之間的數(shù)據(jù)傳輸速度。擴展總線就是CPU與外部設備的橋梁。
地址總線寬度
簡單的說是CPU能使用多大容量的內存,可以進行讀取數(shù)據(jù)的物理地址空間。
數(shù)據(jù)總線寬度
數(shù)據(jù)總線負責整個系統(tǒng)的數(shù)據(jù)流量的大小,而數(shù)據(jù)總線寬度則決定了CPU與二級高速緩存、內存以及輸入/輸出設備之間一次數(shù)據(jù)傳輸?shù)男畔⒘俊?/p>
生產(chǎn)工藝
在生產(chǎn)CPU過程中,要進行加工各種電路和電子元件,制造導線連接各個元器件。其生產(chǎn)的精度以微米(um)來表示,精度越高,生產(chǎn)工藝越先進。在同樣的材料中可以制造更多的電子元件,連接線也越細,提高CPU的集成度,CPU的功耗也越小。這樣CPU的主頻也可提高,在0.25微米的生產(chǎn)工藝最高可以達到600MHz的頻率。而0.18微米的生產(chǎn)工藝CPU可達到G赫茲的水平上。0.13微米生產(chǎn)工藝的CPU即將面市。
工作電壓
是指CPU正常工作所需的電壓,提高工作電壓,可以加強CPU內部信號,增加CPU的穩(wěn)定性能。但會導致CPU的發(fā)熱問題,CPU發(fā)熱將改變CPU的化學介質,降低CPU的壽命。早期CPU工作電壓為5V,隨著制造工藝與主頻的提高,CPU的工作電壓有著很大的變化,PIIICPU的電壓為1.7V,解決了CPU發(fā)熱過高的問題。
MMX(MultiMedia Extensions,多媒體擴展指令集)
英特爾開發(fā)的最早期SIMD指令集,可以增強浮點和多媒體運算的速度。
SSE(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單一指令多數(shù)據(jù)流擴展)
英特爾開發(fā)的第二代SIMD指令集,有70條指令,可以增強浮點和多媒體運算的速度。
3DNow!(3D no waiting)
AMD公司開發(fā)的SIMD指令集,可以增強浮點和多媒體運算的速度,它的指令數(shù)為21條。
二、主板篇
大家喜歡將CPU比作電腦的大腦或心臟,那么電腦主板就可稱為電腦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主板是一種高科技、高工藝融為一體的集成產(chǎn)品,大家在攢機的時候難免有認知上的迷惑。所以先了解一些主板的基本知識對大家攢機是大有裨益的。下面,我就把主板常用的一些術語簡單的給大家解釋一下。
主板:
英文“mainboard”,它是電腦中最大的一塊電路板,是電腦系統(tǒng)中的核心部件,它的上面布滿了各種插槽(可連接聲卡/顯卡/MODEM/等)、接口(可連接鼠標/鍵盤等)、電子元件,它們都有自己的職責,并把各種周邊設備緊緊連接在一起。它的性能好壞對電腦的總體指標將產(chǎn)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
通常也稱為微處理器。它被人們稱為電腦的心臟。它實際上是一個電子元件,它的內部由幾百萬個晶體管組成的,可分為控制單元、邏輯單元和存儲單元三大部分。其工作原理為:控制單元把輸入的指令調動分配后,送到邏輯單元進行處理再形成數(shù)據(jù),然后存儲到儲存器里,最后等著交給應用程序使用。
BIOS(Basic-Input--Output-System基本輸入/輸出系統(tǒng)):
直譯過來后中文名稱就是“基本輸入輸出系統(tǒng)”。它的全稱應該是ROM-BIOS,意思是只讀存儲器基本輸入輸出系統(tǒng)。其實,它是一組固化到計算機內主板上一個ROM芯片上的程序,它保存著計算機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的程序、系統(tǒng)設置信息、開機上電自檢程序和系統(tǒng)啟動自舉程序。
CMOS:
CMOS是電腦主板上的一塊可讀寫的RAM芯片,用它來保護當前系統(tǒng)的硬件配置和用戶對某些參數(shù)的設定。現(xiàn)在的廠商們把CMOS程序做到了BIOS芯片中,當開機時就可按特定鍵進入CMOS設置程序對系統(tǒng)進行設置。所以又被人們叫做BIOS設置。
芯片組(Chipset):
是構成主板電路的核心。一定意義上講,它決定了主板的級別和檔次。它就是“南橋”和“北橋”的統(tǒng)稱,就是把以前復雜的電路和元件最大限度地集成在幾顆芯片內的芯片組。
北橋:就是主板上離CPU最近的一塊芯片,負責與CPU的聯(lián)系并控制內存、AGP、PCI數(shù)據(jù)在北橋內部傳輸。
南橋:主板上的一塊芯片,主要負責I/O接口以及IDE設備的控制等。
MCH(memory controller hub):
內存控制器中心,負責連接CPU,AGP總線和內存。
ICH(I/O controller hub):
輸入/輸出控制器中心,負責連接PCI總線,IDE設備,I/O設備等。
FWH(firmware controller):
固件控制器,主要作用是存放BIOS。
I/O芯片:
在486以上檔次的主板,板上都有I/O控制電路。它負責提供串行、并行接口及軟盤驅動器控制接口。
PCB:
也就是主板線路板它由幾層樹脂材料粘合在一起的,內部采用銅箔走線。一般的PCB線路板分有四層,最上和最下的兩層是信號層,中間兩層是接地層和電源層,將接地和電源層放在中間,這樣便可容易地對信號線做出修正。而好的主板的線路板可達到六層,這是由于信號線必須相距足夠遠的距離,以防止電磁干擾,六層板可能有三個或四個信號層、一個接地層、以及一個或兩個電源層,以提供足夠的電力供應。
AT板型:
也就是“豎”型板設計,即短邊位于機箱后面板。它最初應用于IBM PC/AT機上。AT主板大小為13×12英寸。
Baby-AT板型:
隨著電子元件和控制芯片組集成度的大幅提高,也相應的推出了尺寸相對較小的Baby AT主板結構。Baby AT大小為13.5×8.5英寸。
ATX(AT eXternal)板型:
是Intel公司提出的新型主板結構。它的布局是“橫”板設計,就象把Baby-AT板型放倒了過來,這樣做增加了主板引出端口的空間,使主板可以集成更多的擴展功能。
Micro-ATX板型:
是Intel公司在97年提出的主板結構,主要是通過減少PCI和ISA插槽的數(shù)量來縮小主板尺寸的。
AT電源:
是由P8和P9兩組接口組成,每個接口分別有六個針腳,支持+5.0V,+12V,-5V,-12V電壓,它不支持+3.3V電壓。
ATX電源:
ATX電源是ATX主板配套的電源,為此對它增加了一些新作用;一是增加了在關機狀態(tài)下能提供一組微電流(5V/100MA)供電。二是增加有3.3V低電壓輸出。
Slot 1:
INTEL專為奔騰II而設計的一種CPU插座,它是一狹長的242針腳的插槽,提供更大的內部傳輸帶寬和CPU性能。
Socker 370:
INETL為賽揚系列而設計的CPU插座,成本降低。支持VRM8.1規(guī)格,核心電壓2.0V左右。
Socker 370 II:
INETL為Pentium III Coppermine和Celeron II設計的,支持VRM8.4規(guī)格,核心電壓1.6V左右。
Slot A:
AMD公司為K7系列CPU定做的,外形與Slot 1差不多。
Socket A:
AMD專用CPU插座,462針腳。
Socker 423:
INTEL專用在第一代奔騰IV處理器的插座。
Socket 478:
Willamette內核奔騰IV專用的CPU插座。
SIMM(Single-In-line-Menory-Modules):
一種內存插槽,72線結構。
DIMM(Dual-Inline-Menory-Modules):
一種內存插槽。168線結構。
SDRAM(Synchronous Burst RAM):
同步突發(fā)內存。是168線、3.3V電壓、帶寬64bit、速度可達6ns。是雙存儲體結構,也就是有兩個儲存陣列,一個被CPU讀取數(shù)據(jù)的時候,另一個已經(jīng)做好被讀取數(shù)據(jù)的準備,兩者相互自動切換,使得存取效率成倍提高。并且將RAM與CPU以相同時鐘頻率控制,使RAM與CPU外頻同步,取消等待時間,所以其傳輸速率比EDO DRAM快了13%。SDRAM采用了多體(Bank)存儲器結構和突發(fā)模式,能傳輸一整數(shù)據(jù)而不是一段數(shù)據(jù)。
DDR RAM(Double Data Rate):
二倍數(shù)據(jù)速度。它的速度比SDRAM提高一倍,其核心建立在SDRAM的基礎上,但在速度和容量上有了提高。對比SDRAM,它使用了更多、更先進的同步電路。而且采用了
DLL(Delay Locked Loop:延時鎖定回路)
提供一個數(shù)據(jù)濾波信號(DataStrobe signal)。當數(shù)據(jù)有效時,存儲控制器可使用這個數(shù)據(jù)濾波信號來精確定位數(shù)據(jù),每16次輸出一次。DDR本質上不需要提高時鐘頻率就能加倍提高SDRAM的速度,它允許在時鐘脈沖的上升沿和下降沿讀出數(shù)據(jù),因此,它的速度是標準SDRAM的兩倍。
RDRAM(Rambus DRAM):
是美國RAMBUS公司在RAMBUSCHANNEL技術基礎上研制的一種存儲器。用于數(shù)據(jù)存儲的字長為16位,傳輸率極速指標為600MHz。以管道存儲結構支持交**存取同時執(zhí)行四條指令。
Direct RDRAM:
是RDRAM的擴展,它使用了同樣的RSL,但接口寬度達到16位,頻率達到800MHz,效率更高。單個傳輸率可達到1.6GB/s,兩個的傳輸率可達到3.2GB/s。
ECC(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ng):
就是檢查出錯誤的地方并予以糾正。
PC133:
因為Intel P III支持133MHz外頻,需要有與其相適應的內存帶寬,所以就出現(xiàn)了PC133,它的時鐘頻率達到133MHz,數(shù)據(jù)傳輸率為1.066GB/S。
CACHE:
就是緩存,它分為一級緩存和二級緩存。它是為內存和CPU交換數(shù)據(jù)提供緩沖區(qū)的。只所以大部分主板上都有CACHE芯片或插槽,是因其與CPU之間的數(shù)據(jù)交換要比內存和CPU之間的數(shù)據(jù)交換快的多。
IDE(Integrated Device Electronics):
一種磁盤驅動器的接口類型,也稱為ATA接口。是由Compag和Conner共同開發(fā)并由Western Digital公司生產(chǎn)的控制器接口,現(xiàn)已作為一種接口標準被廣泛的應用。它最多可連接兩個IDE接口設備,允許最大硬盤容量528兆,控制線和數(shù)據(jù)線合用一根40芯的扁平電纜與硬盤接口卡連接。數(shù)據(jù)傳輸率為3.3Mbps-8.33Mbps。
EIDE(Enhanced IDE增強性IDE):
是Pentium以上主板必備的標準接口。主板上通常可提供兩個EIDE接口。在Pentium以上主板中,EDIE都集成在主板中。
RAID:
一般稱為磁盤陣列,其最主要的用途有二個,一個就是資料備份(Mirroring),或稱資料保全,另一個用途就是加速存取(Stripping)。 一般常聽到RAID 1就是指備份這個功能,而RAID 0就是加速功能,RAID 0+1就是兩者兼具,用白話一點來說,指的就是備份與加速功能。
ULTRA DMA/66:
是一種硬盤接口規(guī)范,它的突發(fā)數(shù)據(jù)傳輸率為66MB/S,而且它可以減少CPU工作負擔,有利于提高整體系統(tǒng)效率。
ATA100接口:
就是擁有100MB/秒的接口傳輸率,使用80針接口電纜,其中有40根地線,可以避免數(shù)據(jù)收發(fā)時的電磁干擾的一種接口標準。ATA 100完全向下兼容傳統(tǒng)的IDE,包括PIO、ATA/33、ATA/66等。
PCI總線(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部設備互連):
屬于局部總線是由PCI集團推出的總線結構。它具有133MB/S的數(shù)據(jù)傳輸率及很強的帶負載能力,可支持10臺外設,同時兼容ISA、EISA總線。
AGP插槽(Accelerated-Graphics-Port:加速圖形端口):
它是為提高視頻帶寬而設計的總線結構。它將顯示卡與主板的芯片組直接相連,進行點對點傳輸。但是它并不是正規(guī)總線,因它只能和AGP顯卡相連,故不具通用和擴展性。其工作的頻率為66MHz,是PCI總線的一倍,并且可為視頻設備提供528MB/S的數(shù)據(jù)傳輸率。所以實際上就是PCI的超集。
AGP 1X/2X/4X:
AGP 1X的總線傳輸率為266MB/s,工作頻率為66MHz,AGP 2X的總線傳輸率為532MB/s,工作頻率為133MHz,電壓為3.3V,AGP 4X的總線傳輸率為1.06GB/s,工作頻率為266MHz,電壓為1.5V。
AMR(Audio/Modem Riser聲音/調制解調器插卡):
是一套開放的工業(yè)標準,它定義的擴展卡可同時支持聲音及Modem的功能。采用這樣的設計,可有效降低成本,同時解決聲音與Modem子系統(tǒng)目前在功能上的一些限制。
CNR(Commu-nicationNotwork Riser通訊網(wǎng)絡插卡):
是AMR的升級產(chǎn)品,從外觀上看,它比AMR稍長一些,而且兩著的針腳也不相同,所以兩者不兼容。CNR能連接專用的CNR-Modem還能使用專用的家庭電話網(wǎng)絡(Home PNA),具有PC 2000即插即用功能,比AMR增加了對10/100MB局域網(wǎng)功能的支持。
ACR(Advanced Communication Riser高級通訊插卡):
是CNR的升級產(chǎn)品,它可以提供局域網(wǎng),寬帶網(wǎng),無線網(wǎng)絡和多聲道音效處理功能,而且與AMR兼容。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的意義是小型計算機系統(tǒng)接口,它是由美國國家標準協(xié)會(ANSI)公布的接口標準。SCSI最初的定義是通用并行的SCSI總線。SCSI總線自己并不直接和硬盤之類的設備通訊,而是通過控制器來和設備建立聯(lián)系。一個獨立的SCSI總線最多可以支持16個設備,通過SCSII D來進行控制。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總線):
它不是一種新的總線標準,而是電腦系統(tǒng)接駁外圍設備(如鍵盤、鼠標、打印機等)的輸入/輸出接口標準。是由IBM、INTEL、NEC等著名廠商聯(lián)合制定的一種新型串行接口。它采用Daisy Chain方式進行連接。由兩根數(shù)據(jù)線,一根5V電源線及一根地線組成。數(shù)據(jù)傳輸率為12MB/s。
FDD:
比IDE插槽稍短一點,專門用來插軟驅。
并口:
就是平常所說的打印口,其實它并不是只能接打印機和鼠標,它還可以接MODEM,掃描儀等設備。
COM端口:
一塊主板一般帶有兩個COM串行端口。通常用于連接鼠標及通訊設備(如連接外置式MODEM進行數(shù)據(jù)通訊)等。
PS/2口:
是一種鼠標/鍵盤接口,一般說的圓口鼠標就接在PS/2口上。
IRQ(INTER RUPTRE QUEST):
中斷請求。外設用來向計算機發(fā)出中斷請求信號。
ACPI電源接口:
是Pentium以上主板特有的一種新功能。作用是在管理電腦內部各種部件時盡量做到節(jié)省能源。
AC';97規(guī)范:
由于聲卡越來越貴,CPU的處理能力越來越強大,所以Intel于1996年發(fā)布了AC97標準,它把聲卡中成本最高的DSP(數(shù)字信號處理器)給去掉了,而通過特別編寫驅動程序讓CPU來負責信號處理,它工作時需要占用一部分CPU資源。
溫度檢測:
CPU溫度過高會導致系統(tǒng)工作不穩(wěn)定甚至死機,所以對CPU的檢測是很重要的,它會在CPU溫度超出安全范圍時發(fā)出警告檢測。溫度的探頭有兩種:一種集成在處理器之中,依*BIOS的支持;另一種是外置的,在主板上面可以見到,通常是一顆熱敏電阻。它們都是通過溫度的改變來改變自身的電阻值,讓溫度檢測電路探測到電阻的改變,從而改變溫度示數(shù)。
三、內存篇
內存也是計算機系統(tǒng)里的重要配件,它的數(shù)量多少,質量好壞直接影響著整個系統(tǒng)的性能以及穩(wěn)定性。今天,我就把關于內存的幾個主要參數(shù)給大家介紹一下,希望在大家購買和使用內存的時候能夠從中得到幫助。
同步動態(tài)隨機存儲器(Synchronous DRAM,SDRAM):
是目前主推的PC 100和PC 133規(guī)范所廣泛使用的內存類型,它的帶寬為64位,3.3V電壓,目前產(chǎn)品的最高速度可達5ns。它與CPU使用相同的時鐘頻率進行數(shù)據(jù)交換,它的工作頻率是與CPU的外頻同步的,不存在延遲或等待時間。
雙倍速率SDRAM(Dual Date Rate SDRSM,DDR SDRAM):
又簡稱DDR,由于它在時鐘觸發(fā)沿的上、下沿都能進行數(shù)據(jù)傳輸,所以即使在133MHz的總線頻率下的帶寬也能達到2.128GB/s。DDR不支持3.3V電壓的LVTTL,而是支持2.5V的SSTL2標準。它仍然可以沿用現(xiàn)有SDRAM的生產(chǎn)體系,制造成本比SDRAM略高一些,但仍要遠小于Rambus的價格,因為制造普通SDRAM的設備只需稍作改進就能進行DDR內存的生產(chǎn),而且它也不存在專利等方面的問題,所以它代表著未來能與Rambus相抗衡的內存發(fā)展的一個方向。
接口動態(tài)隨機存儲器(Direct Rambus DRAM, DRDRAM):
是Intel所推崇的未來內存的發(fā)展方向,它將RISC(精簡指令集)引入其中,依*高時鐘頻率來簡化每個時鐘周期的數(shù)據(jù)量。它具有相對SDRAM較高的工作頻率(不低于300MHz),但其數(shù)據(jù)通道接口帶寬較低,只有16位,當工作時鐘為300MHz時,Rambus利用時鐘的上沿和下沿分別傳輸數(shù)據(jù),因此它的數(shù)據(jù)傳輸率能達到300×16×2/8=1.2GB/s,若是兩個通道,就是2.4GB/s。它與傳統(tǒng)DRAM的區(qū)別在于引腳定義會隨命令變化,同一組引腳線既可以被定義成地址線也可以被定義成控制線。其引腳數(shù)僅為普通DRAM的三分之一。
虛擬通道存儲器(Virtual Channel Memory, VCM):
是目前大多數(shù)最新的主板芯片組都支持的一種內存標準,VCM是由NEC公司開發(fā)的一種的“緩沖式DRAM”,該技術將在大容量SDRAM中采用。它集成了所謂的“通道緩沖”,由高速寄存器進行配置和控制。在實現(xiàn)高速數(shù)據(jù)傳輸?shù)耐瑫r,VCM還維持著與傳統(tǒng)SDRAM的高度兼容性,所以通常也把VCM內存稱為VCM SDRAM。VCM與SDRAM的差別在于不管數(shù)據(jù)是否經(jīng)過CPU處理都可以先行交于VCM進行處理,而普通的SDRAM就只能處理經(jīng)CPU處理以后的數(shù)據(jù),這就是為什么VCM要比SDRAM處理數(shù)據(jù)的速度快20%以上的原因。
CL(CAS Latency):
為CAS的延遲時間,這是縱向地址脈沖的反應時間,也是在一定頻率下衡量支持不同規(guī)范的內存的重要標志之一。比如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的SDRAM(在外頻為100MHz時)都能運行在CAS Latency = 2或3的模式下,也就是說,這時它們讀取數(shù)據(jù)的延遲時間可以是2個時鐘周期或3個時鐘周期。
tCK(TCLK):
為系統(tǒng)時鐘周期,它代表SDRAM所能運行的最大頻率。數(shù)字越小說明SDRAM芯片所能運行的頻率就越高。對于一片普通的PC 100 SDRAM來說,它芯片上的標識“-10”代表了它的運行時鐘周期為10ns,即可以在100MHz的外頻下正常工作。
tAC(Access time from CLK):
是最大CAS延遲時的最大數(shù)輸入時鐘,PC 100規(guī)范要求在CL=3時tAC不大于6ns。某些內存編號的位數(shù)表示的是這個值。目前大多數(shù)SDRAM芯片的存取時間為5、6、7、8或10ns。
對于PC 100內存來說,要求當CL=3的時候,tCK的數(shù)值要小于10ns、tAC要小于6ns。關于總延遲時間的計算一般用這個公式: 總延遲時間=系統(tǒng)時鐘周期×CL模式數(shù)+存取時間(tAC),比如某PC 100內存的存取時間為6ns,我們設定CL模式數(shù)為2(即CAS Latency=2),則總延遲時間=10ns×2+ 6ns= 26ns,這就是評價內存性能高低的重要數(shù)值。如果PC 100、PC 133內存只使用在66MHz或100MHz總線下,應該將CAS Latency的數(shù)值設為2,這樣內存無疑會有更好的性能
抱歉,必需起用瀏覽器的 javascript 支持才能正常瀏覽。
五、硬盤篇
硬盤是電腦的重要儲存器,我們的資料、數(shù)據(jù)、文件都是存在硬盤里。
生產(chǎn)硬盤的廠商不多,主要有IBM、邁拓(Maxtor)、希捷(Seagate)、西部數(shù)據(jù)(WesternDigital),還有一個昆騰(Quantum),不過已經(jīng)被邁拓收購了。
硬盤的性能參數(shù)有容量、單碟容量、轉速、緩存、內部和外部傳輸率、傳輸模式、尋道時間等。
除了IBM的硬盤可以放5塊碟片,其它廠商的硬盤都只能放4塊碟片?,F(xiàn)在硬盤的單碟容量都是15G和20G,那么可知一塊硬盤最大可達到80G以上的容量了。所以我們購買的硬盤也應該在20G以上,那么20G到底是什么概念呢?為什么不是500斤?不是7000兩?讓我們來看一下吧,1G=1000M,1M=1000K,1K=1000個字節(jié),1K可以儲存500個漢字或者1000個英文字母。
現(xiàn)在的硬盤轉速分5400轉和7200轉兩種,轉速快當然好,但發(fā)熱量也高,不過由于現(xiàn)在的技術成熟得多,這個問題已經(jīng)不是問題了。
我們從硬盤提取數(shù)據(jù)和從硬盤寫入數(shù)據(jù)都要經(jīng)過緩存,緩存大小是硬盤外部傳輸率的重要參數(shù)。緩存越大越好,硬盤緩存分512K和1M、2M三種。
硬盤的內部和外部傳輸率并不一致,內部傳輸率一般為35M~50M,外部傳輸率卻達到66M~100M,緩存寫入數(shù)據(jù)到硬盤的速度就是內部傳輸率,緩存向外傳送數(shù)據(jù)的速度就是外部傳輸率。
傳輸模式:
主要分為AIA-66/100兩種。ATA-100向下兼容ATA-66。理論上ATA-100應該比ATA-66快,但并不是。因為硬盤的內部傳輸率低。好像我們要拉400公斤的貨,用500公斤的貨車或者用1噸的貨車拉速度都是一樣。提高內部傳輸率的方法只有提高單碟容量、改善硬盤的電路板設計、提高硬盤轉速。
尋道時間:
磁頭在碟片尋找數(shù)據(jù)所需要的時間。單位是納秒(ms),一般為8.2ms~12ms。數(shù)值越小越好。
硬盤設計壽命一般為5年,保修一年。
IBM
IBM是硬盤的開山祖先,其它硬盤廠商都是采用IBM生產(chǎn)的GMR磁頭。硬盤有騰龍二代系列,7200轉和2M緩存,ATA-100,單碟容量只是15G,不過全部采用玻璃碟片,使磁頭可以更貼近碟片,速度更快,噪音和熱量都很小,是目前最好的硬盤,但價格是眾多品牌中最貴。
西部數(shù)據(jù)(WesternDigital)
西部數(shù)據(jù)(以下稱WD)是歐美著名品牌,也是本人最鐘愛的硬盤,WD 在硬盤領域有不少記錄,
第一個提出IDE接口并沿用至今,
第一個推出ATA-66接口的硬盤,
第一個推出2M緩存的硬盤,
第一個推出單碟容量20G、7200轉的硬盤,
第一個推出IEEE-1394高速串行總線的硬盤。
WD硬盤電路板全部采用反裝設計,減少硬盤的外觀體積,是保護精密電路的最好設計。本人用過所有品牌的硬盤,感覺WD最好,啟動快。同容量的硬盤用磁盤碎片整理比其它硬盤快20%以上,噪音和發(fā)熱量很低。
2000年Intel在IDF-2000論壇上展示一臺號稱全球最快的Windows平臺的PC系統(tǒng),從開機到關機僅僅用了18秒。該系統(tǒng)就是采用WD硬盤,它可以在4.5秒內全速啟動。
WD的硬盤分Caviar和Protege兩種,同為2M緩存,單碟容量20G,ATA-100接口,前者7200轉,后者5400轉。WD并不貴,只是在國內宣傳不多,所以知名度不大。
希捷(Seagate)
希捷(Seagate)主要有U系列五代和酷魚系列,酷魚分II、II-100和III。U系列為5400轉/1M緩存,單碟容量20G,ATA-100接口??狒~系列均7200轉和2M緩存,II和II-100的單碟容量10G,III單碟容量20G,II支持ATA-66,II-100和III支持ATA-100。
邁拓(Maxtor)
國內也叫鉆石硬盤,主要有星鉆一代和金鉆五代,現(xiàn)在還出了一種美鉆。鉆來鉆去,看得頭發(fā)暈。美鉆、星鉆和金鉆均是ATA-100接口,2M緩存,美鉆5400轉,單碟容量30G。星鉆5400轉,單碟容量20G。金鉆7200轉,單碟容量15G。
鉆石硬盤是本人比較不喜歡的硬盤。速度慢,20G的硬盤用Fdisk分區(qū)要3分鐘,WD只要30秒。鉆石硬盤發(fā)熱量大已是公認的了,現(xiàn)在連噪音也有后來居上之勢。用Windows的磁盤碎片來整理,非常緩慢。
鉆石硬盤對電源接口也很講究,動不動就燒了。眾多硬盤中,鉆石返修率最高。也許有人說鉆石的服務好,我絕對同意,如果不是返修率高的話,我們又怎么知道它的服務好?
現(xiàn)在的硬盤100%支持ATA-100,緩存倒是參差不齊,7200轉肯定比5400轉快,但實際上普通的應用中我們是感覺不到的,ATA-66和ATA-100半斤八兩。我建議選購5400轉以上,2M緩存,ATA-100接口的WD硬盤。
四,顯卡篇
現(xiàn)在市場上的顯卡產(chǎn)品可謂多種多樣,性能,價格也是各不相同。對于那些對顯卡產(chǎn)品了解不多的人來說,選購一款顯卡還真是一件比較撓頭的事情。這時候,人們可能就會上網(wǎng)找一些文章來幫助自己選擇一款顯卡產(chǎn)品??墒?,通常這樣的文章里面充斥著大量的顯卡術語,如果不把這些術語首先弄明白的話,即使把文章看完了恐怕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今天就把一些顯卡的術語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一下,希望能夠幫助到那些想對顯卡多一些了解的朋友。
通常來講,一塊家庭用顯卡有幾個關鍵部分是少不了的,它們是GPU,顯示內存,BIOS,VGA插座,總線接口等。剩下的就是一些貼片電阻,電容,穩(wěn)壓MOS管,扼流線圈,視頻輸出,以及實現(xiàn)某些特殊功能的處理芯片等等,這些會根據(jù)生產(chǎn)廠商,顯卡種類,顯卡性能乃至顯卡價位的不同而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