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玩過linux的命令行,切換個目錄那簡直是小菜一碟,直接cd命令就搞定了,但是除了簡單的cd命令,還有許多其他的命令,能夠令你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成都網(wǎng)站設(shè)計、成都做網(wǎng)站、外貿(mào)網(wǎng)站建設(shè)的開發(fā),更需要了解用戶,從用戶角度來建設(shè)網(wǎng)站,獲得較好的用戶體驗。創(chuàng)新互聯(lián)多年互聯(lián)網(wǎng)經(jīng)驗,見的多,溝通容易、能幫助客戶提出的運營建議。作為成都一家網(wǎng)絡(luò)公司,打造的就是網(wǎng)站建設(shè)產(chǎn)品直銷的概念。選擇創(chuàng)新互聯(lián),不只是建站,我們把建站作為產(chǎn)品,不斷的更新、完善,讓每位來訪用戶感受到浩方產(chǎn)品的價值服務(wù)。
假設(shè)一種情況,一個文件A存放在了第十層目錄ten中,經(jīng)過千辛萬苦好不容易進入了ten,結(jié)果一不小心敲入了一個cd命令,看著光標在根目錄下閃爍,是不是很無奈呢?難道要再千辛萬苦的敲一堆路徑重新進到ten目錄?
不必這么麻煩,輸入“cd -”,看看是不是回到剛才的路徑呢?
注:“cd -”能完成當前目錄和之前所在的目錄之間的切換
另外一個方便路徑切換的命令就是pushd,可以完成多個不同路徑之間的切換.
如果我希望在/usr和/etc/ssh和/etc/rc.d和當前路徑之間切換,則可以在命令行下輸入:
pushd /usr
/usr ~
pushd /etc/ssh
/etc/ssh /usr ~
pushd /etc/rc.d
/etc/rc.d /etc/ssh /usr ~
pushd會自動把當前路徑加入到可切換路徑中。執(zhí)行dirs,可以看到顯示四個路徑:
dirs
/etc/rc.d /etc/ssh /usr ~
輸入pushd,既可以在前兩個路徑之間相互切換。
如果想切換到最后一個(棧底)路徑時 pushd +2即可。
pushd
/etc/ssh /etc/rc.d /usr ~
pushd
/etc/rc.d /etc/ssh /usr ~
pushd +2
/usr ~ /etc/rc.d /etc/ssh
如果想清空這些路徑,執(zhí)行dirs -c即可。
dirs -c
dirs
/usr
如果你需要從堆棧中刪除一個目錄,鍵入popd,然后是目錄名稱,再按回車鍵
在Linux的多目錄命令提示符中工作是一種痛苦的事情,但以下這些利用cd和pushd切換目錄的技巧有助于你節(jié)省時間和精力 。
在Linux命令提示中,用cd命令來改變當前目錄。這是cd命令的一些基本用法:
改變你的根路徑,鍵入cd,按回車鍵。
進入一個子目錄,鍵入cd,空格,然后是子路徑名(例如:cd Documents),再按回車鍵。
進入當前目錄的上一級目錄,鍵入cd,空格,兩個點,然后按回車鍵。
進入一個特定的目錄,鍵入cd,空格,路徑名(例如 cd /usr/local/lib),再按回車鍵。
為了確定你所在的目錄,你可以鍵入pwd,按回車鍵,你將看到你所在的當前目錄名稱。
用pushd實現(xiàn)在不同目錄間切換。
在命令行模式下,當你工作在不同目錄中,你將發(fā)現(xiàn)你有很多時間都浪費在重復(fù)輸入上。如果這些目錄不在同一個根目錄中,你不得不在轉(zhuǎn)換時輸入完整的路徑名,這難免讓人有些難以忍受。但你可以用以下的一個或兩個步驟來避免所有多余的輸入:用命令行解釋器中的歷史記錄,或者用命令行函數(shù)pushd。
用命令行解釋器中的歷史記錄的好處是只需按很少的鍵。在命令行中用向上的箭頭來查找你用過的命令,直到你找到,然后按回車鍵。如果你所切換的兩個目錄在整個驅(qū)動器的'子目錄結(jié)構(gòu)中很接近,那用解釋器中的歷史記錄可能是你最好的選擇。
然而,如果你在兩個截然不同的路徑間轉(zhuǎn)換的話,你可能很希望利用pushd這個函數(shù),你可以用它創(chuàng)建一個目錄堆棧(在內(nèi)存中的一個列表)。
注釋:缺省情況下,pushd函數(shù)可能不包括在你的Linux中;但它包涵在Red Hat和用Red Hat驅(qū)動的系統(tǒng)中。如果你的系統(tǒng)中沒有pushd函數(shù),你可以在ibiblio.org網(wǎng)站上下載相關(guān)的函數(shù)工具。
這里說一下怎么用pushd。假設(shè)你現(xiàn)在工作在/usr/share/fonts目錄下。你需要對/usr/share/fonts做一些改動,你將頻繁的在兩個目錄間切換。開始在一個目錄下,用pushd函數(shù)切換到另一個目錄。在我們的例子中,開始在/usr/share/fonts下,你鍵入pushd/opt/wonderword/fonts,然后按回車鍵?,F(xiàn)在,你將在下一行看到堆棧中的內(nèi)容:
/opt/wonderword/fonts /usr/share/fonts
正如你所看到的,當你鍵入pushd和一個路徑名時,將自動產(chǎn)生一個堆棧,內(nèi)容是你鍵入的目錄名和你當前工作的目錄名。在我們的例子中,你所鍵入的路徑(/opt/wonderword/fonts)在堆棧的頂部。
快速返回上一級目錄,你可以直接鍵入pushd,如果不跟路徑名,你將返回到堆棧中前一個目錄的上一層目錄。
如果你需要從堆棧中刪除一個目錄,鍵入popd,然后是目錄名稱,再按回車鍵。想查看堆棧中目錄列表,鍵入dirs,然后按回車鍵。popd和dirs命令也是常用函數(shù)中的一部分。
呵呵,我再回答是不是搶了五級選手的功勞?
沒錯,就是“cd” 這個命令。
另外,“..” 表示上層目錄,“cd ..” 這條命令會讓你達到上層目錄。
cd 是 change directory(改變目錄)的縮寫。
一、cd命令(切換目錄 )
(1)切換到目錄 /usr/local
cd /usr/local
(2)去到目前的上層目錄
cd ..
(3)回到自己的主文件夾
cd ~
二、ls命令(查看文件與目錄)
(4)查看目錄/usr下所有的文件
cd /usr ls -al
三、mkdir命令(新建新目錄 )
(5)進入/tmp目錄,創(chuàng)建一個名為a的目錄,并查看有多少目錄存在
cd /tmp
mkdir a ls -al
(6)創(chuàng)建目錄a1/a2/a3/a4
mkdir -p a1/a2/a3/a4
四、?rmdir命令(刪除空的目錄)
(7)將上例創(chuàng)建的目錄a(/tmp下面)刪除
rmdir a
(8)刪除目錄a1/a2/a3/a4,查看有多少目錄存在
rmdir -p a1/a2/a3/a4
ls -al
五、cp命令(復(fù)制文件或目錄 )
(9)將主文件夾下的.bashrc復(fù)制到/usr下,命名為bashrc1
sudo cp ~/.bashrc /usr/bashrc1
(10)在/tmp下新建目錄test,再復(fù)制這個目錄內(nèi)容到/usr
cd /tmp
mkdir test
sudo cp -r /tmp/test /usr
六、mv命令(移動文件與目錄,或更名)
(11)將上例文件bashrc1移動到目錄/usr/test
sudo mv /usr/bashrc1 /usr/test
(12)將上例test目錄重命名為test2
sudo mv /usr/test /usr/test2
七、rm命令:移除文件或目錄
(13)將上例復(fù)制的bashrc1文件刪除
sudo rm /usr/test2/bashrc1
(14)將上例的test2目錄刪除
sudo rm -r /usr/test2
八、cat命令:查看文件內(nèi)容
(15)查看主文件夾下的.bashrc文件內(nèi)容
cat ~/.bashrc
九、tac命令:反向列示
(16)反向查看主文件夾下.bashrc文件內(nèi)容
tac ~/.bashrc
十、more命令:一頁一頁翻動查看
(17)翻頁查看主文件夾下.bashrc文件內(nèi)容
more ~/.bashrc
十一、head命令:取出前面幾行
(18)查看主文件夾下.bashrc文件內(nèi)容前20行
head -n 20 ~/.bashrc
(19)查看主文件夾下.bashrc文件內(nèi)容,后面50行不顯示,只顯示前面幾行
head -n -50 ~/.bashrc
十二、tail命令:取出后面幾行
(20)查看主文件夾下.bashrc文件內(nèi)容最后20行
tail -n 20 ~/.bashrc
(21) 查看主文件夾下.bashrc文件內(nèi)容,只列出50行以后的數(shù)據(jù)
tail -n +50 ~/.bashrc
十三、touch命令:修改文件時間或創(chuàng)建新文件
(22)在/tmp下創(chuàng)建一個空文件hello并查看時間
cd /tmp
touch hello ls -l hello
(23)修改hello文件,將日期調(diào)整為5天前
touch -d “5 days ago” hello
十四、chown命令:修改文件所有者權(quán)限
(24)將hello文件所有者改為root帳號,并查看屬性
sudo chown root /tmp/hello
ls -l /tmp/hello
十五、find命令:文件查找
(25)找出主文件夾下文件名為.bashrc的文件
find ~ -name .bashrc
十六、tar命令:壓縮命令
(26)在/目錄下新建文件夾test,然后在/目錄下打包成test.tar.gz
sudo mkdir /test
sudo tar -zcv -f /test.tar.gz test
(27)解壓縮到/tmp目錄
sudo tar -zxv -f /test.tar.gz -C /tmp
十七、grep命令:查找字符串
(28)從~/.bashrc文件中查找字符串'examples'
grep -n 'examples' ~/.bashrc
1.[root@localhost]#cd /usr 切換至根目錄下的文件夾要加"/" \x0d\x0a2.[root@localhost]#cd bin usr下的文件夾bin\x0d\x0a3. [root@localhost]#cd /usr/bin 1和2兩步也可以合并成3\x0d\x0a4.[root@localhost]#cd / 切換至根目錄\x0d\x0a5.[root@localhost]#cd 切換至當前用戶的目錄 \x0d\x0a\x0d\x0a[root@localhost]#pwd 查看當前所處文件夾的完整路徑
是指定內(nèi)容嗎?可以用vi打開這個文件,如果想將內(nèi)容a替換為b,可以輸入:%s/a/b/g
pwd命令用于顯示當前的工作目錄。
$ pwd [選項]
如果沒有指定選項,則默認為 -P ,也就是顯示絕對路徑。
cd命令用于切換工作路徑。
$ cd [目錄名稱]
常用的有返回上級目錄:
$ cd ..
返回上一次的目錄:
$ cd -
返回當前用戶的home目錄:
$ cd ~ 或者 $ cd
ls命令用于查看目錄中有哪些文件。
ls [選項] [文件]
(1) $ ls -a
查看全部文件,包括隱藏文件,有些文件(如記錄歷史命令的.bash_history文件)是隱藏的,直接用ls不會顯示出來,這時就需要加上 -a 參數(shù)。
(2) $ ls -d
僅看目錄本身,例如,輸入命令 $ ls -d /etc ,輸出結(jié)果為 /etc ,而不會顯示/etc目錄中的文件。
(3) $ ls -l
顯示文件的詳細信息,包括文件的類型權(quán)限、被引用次數(shù)、所屬用戶名、所屬組名、文件大小、最后一次修改時間、文件名。
如果我們要查看某個目錄本身的詳細信息,我們就可以用 -l 和 -d 這兩個參數(shù):
(4) $ ls -n
這個命令也是顯示文件的詳細信息,不過跟上一個不同的是,顯示的是用戶id和組id,而不是用戶名和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