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flask判斷用戶已經登錄的方法,具有一定借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大有收獲。下面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創(chuàng)新互聯(lián)專注于大姚網站建設服務及定制,我們擁有豐富的企業(yè)做網站經驗。 熱誠為您提供大姚營銷型網站建設,大姚網站制作、大姚網頁設計、大姚網站官網定制、小程序定制開發(fā)服務,打造大姚網絡公司原創(chuàng)品牌,更為您提供大姚網站排名全網營銷落地服務。
Flask判斷用戶登錄,主要思想就是通過session中是否有指定的值來判定用戶是否已經登錄,登錄及跳轉到指定的頁面否則跳轉到登錄界面進行登錄.
首先寫一個登錄的試圖函數(shù):
def login(): if request.method == 'GET': return render_template('login.html') user = request.form.get('user') #form的表單提交的數(shù)據(jù)request.form 類似于post請求request.args 類似django的request.get pwd = request.form.get('pwd') if user =='gallo' and pwd=='123': session['user'] = user return redirect('/home') return render_template('login.html',error="用戶名錯誤")
方法一:
每次在函數(shù)內首先進行session的判定:
@app.route('/home') def home(): user = session.get('user') if not user: return redirect('/login') return render_template('home.html')
每次在函數(shù)內部最前面先進行session的判定,滿足則跳轉到'/home'頁面,否則跳轉到''/login'頁面.
此方法的弊端:重復代碼過多不利于開發(fā).所以需要改進
方法二:裝飾器
通過裝飾器來對其進行判定:
import functools def is_login(func): @functools.warps(func) def inner(*args,**kwargs): user = session.get('user') if not user: return redirect('login') return func(*args,**kwargs) return inner
我們可以看到此裝飾器里面還有一個functools.waprs():的函數(shù),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通過裝飾器后不改變函數(shù)的性質,如果不加裝飾器所有函數(shù)都name會是inner函數(shù),加上此函數(shù)可以不改變函數(shù)的性質.
所以加上裝飾器的函數(shù)將會是:
@app.route('/home') @is_login def home(): return render_template('home.html')
這樣就節(jié)省了很大的代碼空間,但是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只有更簡潔的代碼沒有最簡潔的代碼.所以出現(xiàn)了方法三.
方法三:before_request:
berfore_request的作用是在所有函數(shù)執(zhí)行之前都應該先執(zhí)行before_request函數(shù).
所以只需要單獨寫一個函數(shù)來實現(xiàn)before_request的功能即可.
@before_request def is_login(): if requset.path == 'login': return None if session.get('user'): return None return redirect('/login')
然而沒有什么完美的事情比如說before_request讓代碼看起來更加簡潔可是,他必須實在所有函數(shù)執(zhí)行之前都會執(zhí)行,所有有些時候不適合用此方法.
感謝你能夠認真閱讀完這篇文章,希望小編分享flask判斷用戶已經登錄的方法內容對大家有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創(chuàng)新互聯(lián),關注創(chuàng)新互聯(lián)行業(yè)資訊頻道,遇到問題就找創(chuàng)新互聯(lián),詳細的解決方法等著你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