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大綱:
一、Docker概述
二、Namespace概念
三、Cgroup基本概念與示例創(chuàng)新互聯(lián)主營德清網(wǎng)站建設的網(wǎng)絡公司,主營網(wǎng)站建設方案,手機APP定制開發(fā),德清h5微信小程序搭建,德清網(wǎng)站營銷推廣歡迎德清等地區(qū)企業(yè)咨詢
Docker作為開源社區(qū)最火爆的項目,它是在Linux容器里運行應用的開源工具,是一種輕量級的“虛擬機”,docker的全部源代碼都在https://github.com/docker 進行相關維護,其官網(wǎng)是:https://www.docker.com 。
Docker的Logo設計為藍色鯨魚,拖著許多集裝箱。如圖:
如圖所示:鯨魚可以看作宿主機,而集裝箱可以理解為相互隔離的容器,每個集裝箱中都包含自己的應用程序。正如 Docker的設計宗旨一樣:Buid、 Ship and Run Any App、 Anywhere,即通過對應用組件的封裝、發(fā)布、部署、運行等生命周期的管理,達到應用組件級別的“一次封裝,到處運行”的目的。這里的組件,既可以是一個應用,也可以是一套服務,甚至是一個完整的操作系統(tǒng)。
作為一種輕量級的虛擬化方式,Docker與傳統(tǒng)虛擬機相比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如圖:
Docker之所以擁有眾多優(yōu)勢,與操作系統(tǒng)虛擬化自身的特點是分不開的。傳統(tǒng)虛擬機需要有額外的虛擬機管理程序和虛擬操作系統(tǒng)層,而Docker容器是直接在操作系統(tǒng)層面之上實現(xiàn)的虛擬化,如圖:
現(xiàn)在需要能方便地創(chuàng)建運行在云平臺上的應用,必須要脫離底層的硬件,同時還需要任何時間、地點可獲取這些資源,這正是Docker所能提供的。
Docker的容器技術可以在一條主句上輕松為任何應用創(chuàng)建一個輕量級的、可移植的、自給自足的容器。通過這種容器打包應用程序,意味著簡化了重新部署、調(diào)試這些瑣碎的重復工作,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比如:服務器從騰訊云遷移到阿里云,如果采用了Docker容器技術,遷移只需要在新的服務器上啟動需要的容器即可。
- 靈活性:在復雜的應用都可以被容器化;
- 輕量級:容器利用共享的是主機的內(nèi)核;
- 即時性:可以隨時部署更新和升級;
- 通用性:一次封裝,到處運行;
- 伸縮性:控制容器副本數(shù)量來任意伸縮;
虛擬化的技術就是用來解決宿主機與虛擬機之間的耦合問題(簡稱“解耦”),傳統(tǒng)虛擬化技術是屬于完全解耦的,而docker這種虛擬化技術是屬于半解耦的。
耦合:就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體系或兩種運動形式間通過相互作用而彼此影響以至聯(lián)合起來的現(xiàn)象;
解耦:接觸耦合、沖突現(xiàn)象;
Docker是如何解耦的呢?這就需要使用到——Namespace(命名空間)。
Namespace(命名空間):是Linux為我們提供的用于分離進程樹、網(wǎng)絡接口、掛載點以及進程間通信等資源的方法。
Namespace(命名空間)在docker中主要實現(xiàn)了六項隔離,如圖:
Docker通過使用Namespace(命名空間)這項技術實現(xiàn)了容器與容器之間、容器與docker host之間的隔離。
當Docker創(chuàng)建一個容器時,它會創(chuàng)建新的以上六種NameSpace的實例,然后把容器中的所有進程放到這些NameSpace之中,使得容器這個父進程只對自己的子進程有感知,而對于宿主機其他進程一無所知,從而產(chǎn)生一種它就是一個獨立的系統(tǒng)的“錯覺”。
如果docker 宿主機是centos系統(tǒng),運行docker容器時,容器也是centos 系統(tǒng),所必需的目錄、文件就是通過docker宿主機進行軟連接提供的,包括宿主機的內(nèi)核;但如果運行的docker容器是Ubuntu系統(tǒng),其中目錄、文件與centos 系統(tǒng)始終是會有一些區(qū)別的,那么這就需要使用到——Busybox(欺騙層)。
如果需要使用虛擬機來部署一些服務時,這些服務對內(nèi)核版本有要求,那么就不太適合使用docker這種虛擬化技術,建議使用KVM等虛擬化技術。
docker這種服務本身并不占用端口,只是保持后臺運行。
Cgroup(控制組):是Linux內(nèi)核提供的一種限制Docker容器使用Docker宿主機資源的一種機制。
Cgroup四大功能:
- 1)資源限制;Cgroup可以對進程組使用的資源總額進行限制;
- 2)優(yōu)先級分配;通過分配的CPU時間片數(shù)量以及硬盤IO帶寬大小,實際相當于控制了進程運行的優(yōu)先級別;
- 3)資源統(tǒng)計;Cgroup可以統(tǒng)計系統(tǒng)資源使用量,比如CPU使用時間,內(nèi)存使用量等,用于按量計費。同時還支持掛起功能,也就是說通過cgroup吧所有資源限制起來,對資源都不能使用,注意這并不意味說我們的程序不能使用了,只是不能使用資源,處于等待狀態(tài);
- 4)進程控制;可以對進程組執(zhí)行掛起、恢復等操作;
通過Cgroup,我們就可以具體地控制對系統(tǒng)資源的分配、優(yōu)先順序、拒絕、管理和監(jiān)控。這樣就可以避免在docker容器中服務受到外部干擾時,可以將其限制在容器之中,而不會影響宿主機或其他容器的運行的,提高了安全性。
Docker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對容器使用的資源進行限制:
示例如下:
[root@localhost ~]# cat /sys/fs/cgroup/cpu/cpu.shares
1024
//查看宿主機默認的CPU權重為1024
[root@localhost ~]# docker run -it --name test centos:7 //隨便創(chuàng)建一個容器進行測試
[root@6afc120f16e1 /]# cat /sys/fs/cgroup/cpu/cpu.shares
1024
//可以看到默認情況下,docker容器默認的CPU權重也是1024
如果不對容器進行限制的話,是非常危險的,因為Docker宿主機與Docker容器對CPU的權重值是一樣的,這樣,它們在對CPU資源進行搶占時,比例為1:1。顯然在生產(chǎn)環(huán)境中需要對其做一些限制,方法如下:
[root@localhost ~]# docker run -it --name test1 -c 512 centos:7
//基于centos鏡像運行一個名為test1的容易,其CPU使用的權重為512
//設置方法相對來說,十分簡單,就是添加了一個“-t”的選項而已!
[root@fc842b8af840 /]# cat /sys/fs/cgroup/cpu/cpu.shares
512
//驗證是否設置是否成功
容器內(nèi)存主要包括兩部分:物理內(nèi)存與Swap(交換分區(qū))
可以通過以下參數(shù)控制容器對內(nèi)存的使用情況:
[root@localhost ~]# cat /sys/fs/cgroup/memory/memory.limit_in_bytes
9223372036854771712
//查看宿主機對內(nèi)存的使用情況,單位是字節(jié),這么大的數(shù)字表示沒有限制
[root@localhost ~]# docker run -it --name test2 centos:7
[root@d65dd3da663c /]# cat /sys/fs/cgroup/memory/memory.limit_in_bytes
9223372036854771712
//創(chuàng)建容器,查看容器對宿主機內(nèi)存的使用情況,單位是字節(jié),這么大的數(shù)字表示沒有限制
通過以下可以看出這樣是不安全的,所以需要使用以下方法對其進行限制,方法如下:
[root@localhost ~]# docker run -it --name test4 -m 200M --memory-swap 300M centos:7
//創(chuàng)建一個容器,并限制容器最多使用200M內(nèi)存和100M的交換分區(qū)
//--memory-swap:這個值是物理內(nèi)存加Swap的值
[root@3de51b7474c5 /]# cat /sys/fs/cgroup/memory/memory.limit_in_bytes
209715200
//查看物理內(nèi)存是否生效,單位是字節(jié),可以自行進行換算驗證
[root@3de51b7474c5 /]# cat /sys/fs/cgroup/memory/memory.memsw.limit_in_bytes
314572800
//查看物理內(nèi)存和交換分區(qū)內(nèi)存是否生效,單位是字節(jié),這個值是物理內(nèi)存加Swap分區(qū)的值
block IO:磁盤的讀寫性能。
docker中可以通過設置權重,限制bps和iops的方式控制容器讀寫磁盤的IO。
常用的選項有:
- --device-read-bps:顯示讀取某個設備的bps;
- --device-write-bps:顯示寫入某個設備的bps;
- --device-read-iops:顯示讀取某個設備的iops;
- --device-write-iops:顯示寫入某個設備的iops;
默認運行一個容器,不對其進行限制:
[root@3de51b7474c5 /]# time dd if=/dev/zero of=test.out bs=1M count=800 oflag=direct
//oflag=direct用來指定directIO方式寫入文件,這樣才會使--device-write-bps生效,主要測試讀寫性能
800+0 records in
800+0 records out
838860800 bytes (839 MB) copied, 1.6379 s, 512 MB/s //不進行限制,結果為每秒寫入512MB
real 0m2.022s
user 0m0.001s
sys 0m1.146s
[root@localhost ~]# docker run -it --name test5 --device-write-bps /dev/sda:30M centos:7
//創(chuàng)建一個容器對其限制為每秒為30M
[root@f5bd3f122881 /]# time dd if=/dev/zero of=test.out bs=1M count=800 oflag=direct
800+0 records in
800+0 records out
838860800 bytes (839 MB) copied, 26.6317 s, 31.5 MB/s //雖然有點超出限制,但是并沒有限制強太多
real 0m26.633s
user 0m0.004s
sys 0m2.097s
———————— 本文至此結束,感謝閱讀 ————————